自從偷襲成功並奪下大、小月湖後,西覺領便開始加強這兩處戰略要地的防禦措施,隨著北邙宗的持續反擊,西覺領只得不斷向大月湖增兵。
由於北邙宗在戰爭開始之初,就招募從太嶽澤前來應徵的各路道門修士,每臨戰事也只派出核心弟子前往指揮應徵而來的修士。
兩三年的比拼消耗下來,西覺領這才發現人手已然越來越不充裕,一方面要持續往大、小月湖一帶屯駐重兵,另一方面又要繼續構築千涯山防線。
便也打起了散修的主意,安排人前往太嶽澤中散佈召募資訊。
只不過在太嶽澤討生活的儒門修士,與道門修士相比,數量極其稀少,即使有人肯前往應徵,也遠遠滿足不了自身需求。
於是又開始打起另一個群體的主意來,這個群體既不修天道,也不修道統,修的是天志,是為墨門修士。
伏方域以北的墨門修士,主要集中在太嶽澤以西的四景之地渭上,所謂四景,即東有丘陵、西有荒漠、南有叢林、北有雪域。
渭上一地,集齊了四種地形。
墨門修士相對於儒、道二家的修士而言,更為特立獨行。
西覺領派人去渭上散播訊息,墨門修士不僅沒有前往響應,反而在得知事件起因經過後,墨門遊俠們選擇加入到道門的北邙宗一邊,共同征伐西覺領。
一來是這些墨門遊俠只認自己心中的正義,二來西覺領相對排外,不怎麼與儒門以外的修士來往。
不似北邙宗那般在北峰開了一個邙北坊市,允許各路修士前來互通有無。
因此無論是於理,還是於情,道門散修和墨門修士都相對親近北邙宗一些。
西覺領偷雞不成,防守壓力再次增加,又打起太嶽澤以東的星羅海主意來,星羅海是散修聚集之地,大大小小的島嶼無數。
其中以薄暮群島最為有名,薄暮群島不僅地域廣闊,島嶼眾多,生活在島上的散修還抱成了團,組建了一個散修聯盟,散修們共進共退,以防止並抵禦外來勢力入侵。
星羅海的散修不僅有儒門、道門和墨門修士,還有一些修其他道的修士,是片魚龍混雜之地。
加之島上資源相對匱乏,薄暮群島以外的星羅海地域,混亂程度與太嶽澤相比,有過之而無不及。
這種地方,也正是西覺領召募修士的好去處。
但是,一來星羅海地域廣闊,資訊發酵需要時間,二來星羅海距離西覺領較遠,修士前來應徵同樣需要時間趕路。
而北邙宗這邊,若非大月湖的主事之人掉以輕心,不僅害得大月湖丟失,還連累小月湖一同丟失外。
由於前期的消耗策略湊效,實際上一路都是穩紮穩打,一邊保留實力,一邊消耗對方實力。
現如今,不單單已然把壓力全給到西覺領一邊,還大有把對方推進泥淖中的趨勢,使之不僅深陷其中不可自拔,還要其眼睜睜看著自己被別人一點點的蠶食掉。
如此形勢下,便有人提議在北邙宗以西製造混亂,一來為召募人手爭取時間,二來也可以拖延北邙宗的進攻步伐。
於是,防守後方的儒門修士幾乎傾巢而出,大肆殺戮駐守各地的散修與北邙宗弟子,只為了擾亂北邙宗,並給自己續上一口氣。
大丘城地處北邙宗以西最北端,又因為憲姓修士知道城中是什麼修為的修士在鎮守,這才只來了五名煉氣巔峰的儒門修士攻打。
原本十拿九穩的事情,卻因為多了古道這一個變數,才令對方功敗垂成,雖然攻破了防禦大陣,卻沒有擊殺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