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因為蘇樂衍如此堅持,王太醫才越看他越像蘇鳳卿的孩子。
王太醫也曾旁敲側擊的問過蘇樂衍許多關於他父親母親和身世的問題。
但蘇樂衍的回答是,父親在他們出生的時候就死了,母親因為貌美家貧,被當地的惡霸看上。
父親死後,母親沒有自保能力,就各處輾轉,帶著他們討生活。
等他們慢慢大了一些,才在一處不起眼的小鎮上落了戶。
這段解釋聽得王太醫十分糾結。
父親在他們出生之前就死了,貧窮貌美,無權無勢的寡婦為了躲避惡霸,帶著兒子輾轉他鄉,這個故事……
這種故事在這個時代是會經常發生的,很貼近事實,他根本就沒有理由懷疑。
而蘇樂衍講起她和母親相處時的情景,王太醫雖然能從其中察覺到一點蘇鳳卿為人處事的風格,也越發堅定了自己心中所想。
但是,他卻一直沒有找到能夠證明蘇樂衍和蘇九蔻身份的東西。
王太醫這沒有證據,只能憑藉一個猜測。而明德帝那邊所尋找到的那兩個少年卻是被金吾衛暗部明明確確的標榜了的。
王太醫偷偷去瞧過那兩個少年,除了樣貌有些相像幾乎和蘇鳳卿一點相似的地方都沒有。
滿朝文武都覺得那兩個人是明德帝遺失在民間的嫡皇子,就連恆華候也一副事不關己的模樣,只是揪著當年前皇后蘇鳳卿出事之前的事情查。
那王太醫看來那時候的事情有什麼好查的呀?!他就是覺得在民間找來的那兩個人根本就是冒牌貨!
可是每當他去找恆華侯訴說的時候,恆華侯都想方設法的打擊他。
那是明德帝親自找回來的“兒子”,人家親生老子都不會認錯,你一個小小的太醫去瞎鬧和什麼?
一副他也相信那兩個少年就是明德帝親生兒子的模樣,急得王太醫幾乎想撲上去打他。
可是王太醫本身,一沒有證據,二有沒有人支援,只能在背後乾著急。
為那兩個少年正名的宴會就要開始了,王太醫急得嘴角都冒了兩個泡,可是以他的身份又入不了席。
思來想去,他乾脆敲暈了一個在宴會上伺候的小太監,颳了自己留了多年每日小心翼翼的呵護著的鬍子。
然後把那小太監身上的衣服扒了換在自己身上,打算乾脆來個大鬧宴席。
……
那兩個少年在民間的名字一個為思,一個為忘,姓安。
哥哥叫安思,弟弟叫安忘。
其中深意不得而知,但入了宮之後,明德帝重新為他們起了名字,但也只是順著皇宮之中其他皇子的名字,在兩個字的基礎上添成了三個字。
一個喚作安回思,一個喚作安勿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