賈似言點了點頭,急忙將書函的事情解釋清楚。
唐逸聽完之後,心中頓時有種千萬只草擬馬奔騰而過的衝動。
原來,前些時日,朝廷開始向各個地方頒佈政令,要求地方選出優秀的縣官重新參加科考,其目的是想要讓這些表現優秀的縣官,能夠有著重新升遷為朝廷效力的機會。
世間事無一不是學問,在古代,為官無疑是一門大學問。
有些人在仕途方面用心極深,深諳為官之道,升得快,爬的快,讓人望塵莫及。但有些人,卻是一生清廉,卻是毫無門路,只能待在一個小地方當九品芝麻官。
如今朝廷頒佈函書,看似是給優秀的縣官一個重新升遷的機會,但任人看來都有種瞎搞,瞎扯淡,亂了套的感覺!
如今大乾的各個階層等級已是被分的明明白白,什麼樣的階層享受什麼樣的待遇,並一直都有“士農工商”這樣的說法。那麼當然最高的階層就是士階層,也就是為官了。
在大唐之前呢,要當官是不太容易的,因為不單單考的是文采,還要有人脈、聲望、家世等等。但是大唐建立科舉以來,科舉考試給許多平民子弟一個翻身的希望。
如果只是粗略的瞭解一下的話,科舉似乎和前世的高考有些一樣。一切都是用成績說話,考中了就可以走上仕途,基本上就前途光明瞭。
但其實科舉考試的難度確實比高考難出了好幾個度。簡單想一下,科舉是為朝廷服務的,所以選拔出來的人才只為朝廷所用,而每個朝代就一個朝廷,能任用多少人?所以在全國十幾萬考生中最終只能錄取幾十個人。
這個錄取率當真是低的嚇人,所以也可以理解為什麼有那麼多落魄書生了。
然而,現在的情況並不是只有落魄書生而已,朝廷現在直接是要求已經為官的地方官員,也要重新的參加科考。
唐逸仔細詢問一番,這才瞭解到,朝廷只是每個地方選出最為清廉的官員,然後給他們一個科考的名額,如果有官員願意重新參加科考的話,那麼便是一個重新升遷、進殿面聖的大好機會!
這就有必要重新捋順一下大乾的科考制度。
作為一個大乾的普通讀書人,如何一步一步透過科舉,改變自身命運呢?
第一步,參加院試,這算是入門考試了,參加考試者被稱為童生,當然並不是指小孩子的考試,任何年齡的人都可以參加這個考試,考試的地點是州縣,考中的就成功晉級為秀才了。
但秀才是不能坐官的,還要接著參加鄉試升級才行。鄉試就屬於省級的考試了,一般是三年一次的,考中者晉級為舉人,第一名還可獲得解元的榮稱。
劃重點哦,考中舉人就有資格當官了,但是一般都是等某大官翹辮子之後才可能有機會的。唐逸之前的身份就是溫陵的舉人。
鄉試之後的晉級考試就是會試了,這就是屬於國家級的考試了,考中者喜提貢生,第一名會榮獲“會元”之稱。
最後一級,就是殿試了,也是要直面皇帝大boss的終級考試,採取面試,也就是問答的形式,回答皇帝的提問。最終皇帝和麵試官大臣們商議決定錄取人員以及排名。這一關要是過了,那就恭喜恭喜了,你已經是一名待命官員了,坐等朝廷安排吧。另外殿試中的前三名都是有榮譽稱呼的,分別是狀元、榜眼、探花!
唐逸實在是沒想到,自己竟然還會重新再參加科考,這無疑是重新體驗一番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快感。
賈似言皺著眉頭,思考再三卻是沒有想出更好的解決方法。
“東翁,要不我們尋個人打點打點,將這個名額讓給其他人如何?想來這樣的好事情應該是有人願意……”
賈似言說到最後,卻是不知道該如何繼續說下去,這是好事嗎?如果對於其他的縣官來說這的確是一件好事,但對於唐逸來說卻未必。
唐逸好不容易從一個九品芝麻官晉升為七品知縣,如今這位置還沒有坐熱乎,朝廷卻頒佈政令要求他參加科考,這如果是考中了,自然是喜上眉梢的好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