即便後來姨媽在宮裡得寵,少年去了天都,也仍舊會聽到類似的嘲諷。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少年性格桀驁,不訓不服,自認為但凡心中有不平事,便用手上的拳頭解決問題,於是他從鄉下達到縣城,再從縣城打到州城,最後打到京城,無論對方有多少人,無論對方有多大勢力,少年未曾畏懼。不過,令讓人們覺得新奇的是,少年總能夠贏過對方,而他也總能夠毫髮無損。
在明月朗照的夜裡,手下們總時常能見到他冷峻果決的雙眸。
直到有一天,他在京城偶然認識了一位先生,那位先生告訴他,跟那群人打架沒意思,你若是真有血氣,該當從軍,為國效力。
少年跟先生有種相見如故之感,便主動跟這位先生聊天,兩人沒有談天論地,也沒有引經據典,而是將生存之道,逆境何為,順意何為。
先生的話語令少年有些茫然,甚至開始懷疑自己存在的價值,當初他的孃親為何要將作為野種的自己生下來,更是使得自己飽受大眼捱罵。
先生當時跟少年解釋,其實,我們每個人都有存在的價值,一個不害怕被埋沒的人,就永遠不會被埋沒。
不論是劫匪,山賊,大販,官員,經商的還是其他的職業,只要是幹著自己喜歡的事業,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那就是其存在的意義。
我不能說他們做的都是對的,他們肯定認為自己是沒錯的,這樣也就可以證明他沒有被埋沒,他有存在的意義。又何必在乎身份,名譽,財富,有沒有人記得你。
你只需做你想做的,大膽去做便是了。
彼時少年的舅舅正打贏了幾場大仗,風頭一時無兩。
少年身邊也有人相繼想要跑去參軍。
少年皺起眉頭,請教問許先生,說:“為什麼要從軍呢?”
“這是另外一個很長的故事了”許先生嘆口氣,說:“當年建國之初,太祖聖上被蠻夷圍困三天三夜,皇后還被蠻夷首領用書信取笑,並命她過去部落陪寢。
皇后忌憚蠻夷,只能回書,說自己年老色衰,無法侍奉,還送去了幾十位美女,卑微示好。
此後幾十年間,蠻夷擄掠乾朝之人,如趕牛羊,朝廷還要年年派公主和親,忍氣吞聲,臥薪嚐膽,也不過如此。
直到當朝聖上,一句寇可往,我亦可往,我同聖上長驅直入,大漠橫行,竟打贏了蠻夷之人。
聖上說,從此,攻守異形了,要讓大唐幾十年的屈辱,血債血償。”
只可惜的是這位聖上窮兵黷武,疑心病重,使得當年的朝廷變得猶如一灘渾水,傳授少年的先生在最後更是選擇離開。
而那位聖上在知道少年存在之後,又知道他那位許先生的學生,聖上便把少年接到宮中,來當自己的侍衛,並將孫子兵法傾囊相授,最後更是讓少年也成為了將軍。
當時少年正聽另外一位先生講孫子兵法,恰好聖上經過,卻見少年搖了搖頭,他對那位先生說,兵法我是不會聽的。用兵之道存乎一心,何必要聽古人云?
聖上一拍大腿,覺得少年是可造之材,不愧是先生的學生。當即讓少年跟在軍中,本意是讓少年先歷練歷練。
那年,少年十八歲,氣宇軒昂,風光無二。
聖上分給了他八百兵馬,並叮囑他,大漠風沙狂,很容易迷路至死,切記千萬要大心。
少年面無表情的點點頭。
他感受著手裡的長槍,望著浩蕩兵馬連成線,突然笑了。
這是一種奇怪的感覺,少年心裡想到,他看著漫天黃沙,看著兵馬連線,看著八尺長槍。他忽而覺得這裡才是屬於他的世界,他將會是這裡的王!
兵士們開始擁護這位少年將軍,更有一些老兵開始教授少年將軍如何在戈壁灘前行,時而有大兵過來跟少年將軍暢所欲言,少年將軍很快便跟他們打成一團。
這一次,他終於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許先生所說的,那種活著存在的意義之感。
那一戰兵馬損失殆盡,但領隊將軍依然是親率大軍與蠻夷右賢王主力作戰。
當時有將軍叮囑這位初露鋒芒的少年,說好好看,好好學,不可輕舉妄動。
少年點了點頭,但心裡卻是不服,提著長槍直接向著大漠深處前進。
八百兵馬,在這種沙漠戰場上是又沒什麼用出,但少年卻是尋著右賢王兵馬的痕跡,長槍一揮,獨自帶兵跑出了數百里之外。
未曾想,數百里外,竟然有著蠻夷大營,而且蠻夷剛經歷一場戰事,正處於整備鬆懈狀態,少年長笑一聲,提槍縱馬,殺了個措手不及,殺了場行軍大勝!
八百斬兩千,還砍死了單于的爺爺,俘虜了蠻夷相國叔父。
傳這件事情傳到到聖上耳中,就連聖上都不敢置信,前去軍中歷練的少年,初出茅廬,竟然打出如此戰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