升官難嗎?
大乾官員的升遷、降黜都有著屬於自己一套完整嚴密的考核制度。
大乾的官員一般有內官和外官之分,內官即天都官員。首先要對官員進行考核,確定是否能夠升遷,然後再針對不同的官員,確定其升遷,不同的官員都有不同的升遷路徑。
因此大乾官員的考核有“考滿”和“考察”兩種。
“考滿”是對每一位任職到一定期限的官員進行考核,“三年給由,曰初考,六年曰再考,九年曰通考”,然後依據考核結果來決定升降,當然,不同品級也會有區別。
比如四品以上,會將考滿結果呈給皇上。
“考察”則是所有官員,無論是否在職都要進行考核,天都考察名為叫“內察”,通常十年一考,外官考察叫“外察”,三年一考,需要到天都覲皇帝,所以也叫朝覲考察,另外,針對外官還有巡查,也是考察的一種。
如果考核結果優異,那麼就可以升遷。但不同官員升遷路徑不同,如科舉狀元、榜樣、探花一般為編修、修撰,他們的晉升路徑就是:修撰、編修——翰林侍讀、侍講——侍郎侍講可能還要經歷祭酒一職)——尚書,所以最為顯貴。
相反,大部分舉人,甚至部分進士最開始授知縣等職,升遷路徑就相對複雜的多,如果同樣是升到尚書:大致要經歷知縣——給事中——都給事中——布政司參政——按察使——布政使——副都御史——侍郎——尚書。
當然,具體的官員升遷極為複雜,且升遷過程會有各種可能。
回到原先的問題,大乾升官難嗎?
難!
非常難!
且不說政績考核,單單每年的官員考核,賈似言認為自家大人可能都無法考核到最後。
如今大乾官員管理制度逐漸完善,定期會對官員進行考核,考核內容也比較完善,例如賦稅、人口、治安、風氣等等,官員的考核檔案全部存放在吏部!
如果朝廷出缺,吏部則會根據官員的考核記錄進行選拔,從而升遷。當然,如果在職期間做出極大貢獻或功績,例如戰功、治災等,也會得到迅速的提拔,但那畢竟需要機會啊!
當然,俗話說得好“朝中有人好做官”,不論在如果唐大人上面有人的話,那自然又是另外一條捷徑。
但是,賈似言已經跟隨唐大人這麼久,唐大人朝中有沒有認識人,他是最為清楚不過了!
當初參加天都科考還是沈家出的盤纏,如今唐大人能夠在溫陵擁有官職,也是沈家用錢財疏通的一條關係。
見王虎露出疑惑的神色,賈似言搖了搖頭說道:“我倒不是潑咱們家唐大人的冷水,想要升遷太難了。”
賈似言這些年聽過不少內部傳聞,有些人為了升遷可謂是慾望強烈至極!為了能夠升官用盡各種手段,各種溜鬚拍馬劃線站隊就不說了,有時候就連一些非常規的事情都做得出來,例如送媳婦的送媳婦,送女兒的送女兒,送金子的送金子!
升遷!
是自古以來絕大多數官員的渴望,但最為主要的原因之一,還是因為窮!
官本位的等級制度在大乾一直持續,什麼級別有什麼待遇,能獲得怎樣的交通、醫療、保安、住房、薪金待遇,都是規定好了的——甚至衣冠穿著,也有嚴格限制!
沒到這個級別,就是基層縣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