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逸目光柔和,笑道:“沒事,王兄你先說說自己的想法。”
王陽明想了想,手輕輕摩挲,笑道:“唐兄,目前我的想法是先以溫陵為試探地,將《西廂記》第一卷刷印出來,投放到市場上看看讀者反映。
至於之後如何經銷都大乾各地,咱們二人可以再好好商議商議。”
王陽明畢竟不是擅長經商之人,所以凡是講究穩妥行事,再者在他看來唐逸未曾經商,對於經商要道如何恐怕不是特別擅長。
誰知唐逸接下來的話語,直接雷得王陽明外焦裡嫩。
唐逸搖了搖頭,說道:“溫陵不需試探,我已是預測過,《西廂記》第一卷印刷出來,會對很大一部分人造成影響。
現在我們該考慮的是,如何將《西廂記》推廣到大乾各地,建立分店,並且是在成本最低情況下。”
唐逸同王陽明商量時,竟然沒有一絲一毫的謙遜,直接第一句就是肯定賺錢,你不用產生懷疑。
王陽明額頭留下一滴冷汗,原本以為唐逸行為沉穩,但做起生意來竟然如此衝動。
這做生意應該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但唐逸似乎有些本末倒置。這銀子還沒賺著,竟然就開始考慮銷售大乾,準備開分店了。
也難怪王陽明會驚訝,但卻不知道,這都是來自於唐逸的自信,他知曉《西廂記》一旦在溫陵銷售一定能夠賺到錢財,與其花費時間考慮已知事情,不如花費更多時間處理成本之事,也好賺取更多的錢財。
王陽明試探問道:“唐兄對於成本一事,有何看法?”
唐逸反問道:“若是要運輸書籍,王兄覺得什麼運輸工具比較好?”
王陽明毫不猶豫說道:“自然是馬車。”
唐逸點了點頭,面無表情,細細分析道:“大乾最貴的出行方式莫過於馬車。
乘馬車雖然顛簸,但是,速度卻得到了保證。按照馬車在官道上的標準速度,每天馬車大約能行進三十五公里。若乘客沒有特別多的行李,那麼,車伕收取的價格是每五十公里一百文。
當然,如果乘客有很重的行李,每五十公斤行李還要加收一百文。
假設馬車勻速行走,七百公里路要走三十天,再加上在旅途中的休息時間,起碼要三十五天。車伕收取的路費大概要一千四百文,若要加上這三十五天的食宿,大概要準備二十兩銀子,這才夠用。”注:一些地理資料的換算比較不靠譜,切勿當真。)
唐宇心裡想到,按照大乾的購買力來換算的話,二十兩銀子差不多相當於現在的四千塊錢。
在大乾朝,從天都出發,若想要回到七百公里之外的地方做生意,從溫陵前往天都,若想盡快到達,選擇速度最快的馬車作為出行方式,那麼,就得準備相當於如今七千元人民幣的路費。
值得注意的是,這只是簡單的單人出行,沒有追加貨物運輸!
若是追加貨物運輸,成本可就不僅僅是二十兩銀子。
對於現代人來說,想要完成這段旅程只需幾百塊的車票,即可在幾小時內到達目的地,就算購買商務艙的機票也花不了四千元人民幣。
由此看來,這個時代做生意運輸成本的確是最大的問題。
王陽明聽得雲裡霧裡,何為標準速度?何為勻速?
但是,當王陽明聽到成本需要花費二十兩銀子,滿是驚訝,對於普通商人來這可不是一筆小數量的成本。
王陽明說道:“唐兄的意思是,運輸工具不要用馬車是嗎?那路過不用馬車,用什麼運輸比較好?
咱們大乾地大物博,想要經銷各地的話,如果不用馬車的話,如何能夠運輸?”
唐逸笑道:“經銷大乾各地雖說不是易事,但如今大乾書籍買賣主要是在書肆。”
所謂書肆是指出售書籍的店鋪和市場;亦指售書行業集中的店鋪和街市。
王陽明目光一亮,說道:“唐兄說的是書船!”
唐逸淡淡一笑,說道:“不錯,這些書肆都是透過書船運書進貨。”
唐逸眉頭一挑,說道“書船算是咱們大乾一種特殊的流通方式。
而其中又以江南湖州織裡最為出名。所以一般稱為“江南書船”或“織裡書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