寫話本小說之事,唐逸並非開玩笑。這個時代書籍可謂一本萬利,按照王陽明說法,每部書籍可紋銀三兩。其他書籍相對便宜,但少說也有數錢之價。比照一兩銀子可以買三百多斤大米,上好豬肉可買八十多斤。
一本書三兩銀子可謂是暴利中的暴利行業了!
有人曾經說過,經商最害怕是沒有利潤或利潤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樣。當一件商品有百分之五十的利潤,就值得你去鋌而走險;若是百分之一百的利潤的話,就足以去踐踏一切人間律法。
若是有百分之三百的利潤,即便是冒著絞死風險也是值得的!
根據王陽明介紹,如今大乾的書商們,銷售渠道非常暢通,銷售理念還算先進,製造成本十分低廉,利潤十分巨大。
可他們如今最缺什麼呢?
俗話說,賺錢門道非常多,但賺錢點子非常少。
唐逸發現天都的書商面臨的情況非常多,但最主要的就是缺好稿子。
就是會缺少足夠吸引人的好故事!
大乾的書商們可謂無所不印,經史子集、醫書農書,道藏佛典等等,時人詩文乃至高考作文精選,每年刊行數量巨大。
但他們很快發現,大乾的老百姓、尤其是皇城底下的老百姓——最喜聞樂見的竟然是各種通俗小說。書坊裡賣的最好的,永遠都是奇聞秩事,皇宮秘聞之類的暢銷書。
所以有人笑話說,賣古書不如賣時文,印時文不如印小說。
這便是如今大乾書商的經營理念。
只要一本書賣點足夠,便是一本萬利。書商們看到這種巨大利益,自然不會不心動。
所以他們才會決定要把這個市場做大做深,所以如今反的風氣就是寫各種新鮮東西!
但寫作之事作者得有才氣、有學識才行。
要知這個時代識字率低,有文化的人都得從士林裡找,可偏偏此時士林風氣視小說為小道,都不願意寫,願意寫的也不敢露名。
唐逸便是看重了這一點,才會直接選擇涉足話本領域。
利潤大,渠道多,市場廣,銷售大,最主要是競爭小!
王陽明聽完唐逸所說的故事,興奮極了,大聲說道:“唐兄,這本書我再多打磨打磨,到時候若是寫出來,你再給我把把關。
你放心,分賬的時候五五分賬!”
唐逸笑道:“把關之事沒問題。至於分賬之事不用了,我過後會自己再寫一本,到時候還需要王兄多多引進認識一些商家。”
王陽明拍了拍胸脯,大聲說道:“唐兄放心,只要唐兄將書寫出來,這些都不是問題。這下咱們可真是發大財了!”
唐逸不以為意,所謂掙錢,銀兩沒進到自己口袋之前都是虛的。而且,寫書一事就好比吃飯一般,不同的人,口味不同,品味不同,這事還得再多琢磨琢磨才行。
不過這些都是小事,只要簡單做個市場調查,到時候自然知曉這個時代人的口味,唐逸有信心,只要給他足夠時間,定是能寫出一部大雜燴,保證看著流淚,聞著傷心的話本。
但寫書之事並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時間的積累,還得花心思去寫才行。所以,十月月底,接連下了幾天寒雨,縣衙無事,唐逸直接藏在書房裡邊開始撰寫。
溫陵冬天的雨是裹著風,風攜著雨。風從四面八方而來,穿堂而過,或是從巷道里斜灑過來,而這種雨最是陰冷,人即便藏在屋簷底下,躲開了雨,卻躲不開那股寒,寒氣是藏在雨裡了,所以即便人躲在屋子裡邊,也會渾身凍得瑟瑟發抖。
縣衙書房裡邊,灼熱的火爐使整個書房一下子變得暖和起來。
這些天唐逸做了些簡單調查,所以今日坐在桌前準備開始撰寫。
他的第一話本便是《西廂記》。
古語有云:新雜劇,舊傳奇,《西廂記》天下奪魁!
作為相國小姐的鶯鶯和書劍飄零的書生相愛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就是對以門第、財產和權勢為條件的擇偶標準的違忤!
但鶯鶯和張生始終追求真摯的感情,最初是彼此對才貌的傾心,經過聯吟、寺警、聽琴、賴婚、逼試等一系列跌宕起伏的事件,彼此感情內容也隨之更加豐富。
而且符合時下百姓的品味,再者前世已經證明《西廂記》,幾百年來曾深深地激勵過無數青年男女的心,這證明的確是一部足以開啟市場的小說,唐逸沒理由再廢著心思重新撰寫一本。
因為,唐逸在撰寫故事時,整個情節脈絡大略相同,但他將題材更將集中,將男女主的個性變得更鮮明,又改寫了曲文,增加了賓白,剔除了某些不合理的情節,這使得故事節奏變得更加緊湊,又將一些典型的狗血情節加了進去,使得文章更加通俗易懂。
就在唐逸閉門寫書之時,書房突然被人推開,賈似言淋著一聲雨,氣喘吁吁說道:“大人,出……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