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第一臣 > 第五百五十二章 薛收之死

第五百五十二章 薛收之死 (第2/3頁)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色淚 滿朝奸佞,你要我當千古一帝 冥王逼嫁:驅魔少女,Go! 紅樓後續 渡邪錄:翡翠夢境 太歲官婿 大唐第一臣 水滸大潑皮 北胤前傳 八關鎖鳳邑,公子褐裘來 最強猛士之漢末崛起 布衣小書生 抗戰之扞衛者 大唐:從為李二批命開始 大唐:開局熊孩子,舉報親爹李二 三國之重生劉莽 宋吹 奇門現代錄 謀略南陳 裂石響驚弦

房玄齡不動聲色的看一眼高君雅,略一沉思,便是直接點頭道:“可”,然後再無其他意見。

侍中高士廉在一旁也是點頭附和道:“宇文仁人之父宇文鎮守西北多年,頗有恩威,宇文氏駐涼州,定不辜負聖恩”。

宇文士及的父親宇文述,在前隋時期官拜左衛大將軍,坐鎮涼州,伴隨隋煬帝北巡榆林、西巡張掖,多次擊敗吐谷渾入侵,頗有戰功。

而現在長樂王李幼良便是私自向吐谷渾販賣鹽鐵。

“好”,李世民也不猶豫,直接吩咐道:“玄齡執筆,授任中書侍郎宇文士及涼州都督,即刻赴任,查察長樂王”。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在座之人全部是老謀深算之人,高君雅作為首相,推薦宇文士及出任涼州都督,也是出於公心,其中的關係細說起來也較為曲折。

宇文士及成名已久,資歷深厚,早在武德年間便擔任宰相,在李建成李世民兄弟爭鬥的時候,宇文士及更是大力支援李世民。

只是奈何官位有限,無論親疏遠近,總歸是有一個前後之序。

政事堂宰相僅有四位,李世民登基後,高君雅作為中立的老臣,忠誠僕毅,更是開國元勳,政事堂自有他一席之地,李世民不可能將所有老臣逐出政事堂,他也需要表現出豁達大度,因此高君雅位列首相,官拜尚書左僕射。

然後便是蕭瑀,代表著江南氏族,更是在禪讓之時出力甚多,便位列次相,官拜尚書右僕射。

高士廉和房玄齡便是李世民真正的嫡系,分別官拜侍中、中書令。

四位宰相人選已定,饒是宇文士及功高,也只能位列其下,便官拜中書侍郎,佐理中書省。

毫無疑問,宇文士及這個待遇其實是有些低了,所以現在出任涼州都督,鎮守一方,後面涼州事定,再召其還朝,登閣拜相,也是情理之中,這便是李世民給予的恩典。

聖旨加印歸檔之後,一聲不吭的蕭瑀出列說道:“涼州千里之遙,陛下可授宇文仁人臨機決斷之權,以免長樂王鋌而走險”。

聽到這話,李世民先是有些遲疑,但是想到李幼良那暴戾恣睢的脾性,當即應允。

臨機決斷之權,一個不慎,那李幼良便將葬送性命,並非是李世民偏愛宗室,只是李世民向來好名聲,不願對親族舉起屠刀。

似乎是看透李世民的心思,蕭瑀面無表情,繼續說道:“近年來,宗室愈加驕縱,陛下應該正視這個問題”。

李世民面色一沉,悶聲應著,但是再無表態。

“諸公且回吧”,李世民捏著眉頭嘆道,“對了,若有嶺南訊息,不必轉奏,直接來見朕”。

眾人應著。

蕭瑀面露不愉之色,一聲不吭的告退。

宗室削爵的事已經請奏數次,但人非草木,孰能無情,那些宗室全是李世民的叔伯兄弟,現在剛剛登基的李世民,心態還做不到那般決絕,依舊是有一些感情用事。

比如高衝一事便可看出,嶺南經略使,俗稱嶺南王,饒是所有人反對,高衝本人也是反對,但李世民依舊一意孤行,畢竟他現年二十七歲,登基不過半年,誰也無法阻攔這位意氣風發的年輕皇帝。

正當諸公告退之時,殿門內侍急匆匆而來,焦急喊道:“陛下,河東急報,蒲國公……薨了”。

“什麼?”李世民陡然色變,“伯褒……”,而後踉蹌跌坐在榻上。

張阿難忙是攙扶,李世民一把推開,平復良久,看向面色沉重的高君雅等人,緩緩說道:“有勞諸公,召禮部有司……治喪”。

高君雅等人沉聲應著。

世人對於薛收功績並不清楚,但是在這甘露殿裡的人,心知肚明,薛收那就是李世民的耳目,地位非同一般。

薛收之死,震動朝堂。

僅僅半日後,政事堂便是議定出諡號,再交由李世民親自選定。

追贈薛收為威鳳衛大將軍、太常卿,諡號為敬,是為蒲敬公。

夙夜在公曰敬,廣直勤政曰敬,應事無慢曰敬,受命不遷曰敬。

敬可謂是一個上等美諡,足以見得李世民對於薛收的敬重。

事實上,薛收也受得起這個諡號,多年來,薛收默默無聞,始終戰鬥在隱匿戰線,從無怨言。

這也是薛收受封蒲國公,惹得朝野上下議論紛紛的原因,他們壓根不知道薛收的功績。

李世民下旨,罷朝三日,以示哀悼,並且親自前往汾陰薛宅,弔祭薛收,即便是群臣勸阻,也是不能阻止。

自古以來,哪有帝王御駕奔波數百里弔唁臣子,蒲敬公,實在是生榮死哀。

汾陰,全城迎接皇帝御駕,李世民馬不停蹄,直奔薛宅,弔唁過後,李世民便在側院召見薛元敬,沒有過多的言語,只是問道:“伯褒可有未成遺願?”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頁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