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後再給李淵斟滿一杯酒,“前些日子,頡利舉國來犯,一直打到同州……”。
“知道,你英雄了得,親率六騎,逼退突厥二十萬大軍……”。李淵當即打斷李世民的話,搖晃著酒杯冷笑道。
“偏偏在那個時候,李孝常勾結禁衛作亂”。
李世民沒有理會李淵有意無意的譏諷,只是自顧自的繼續說道:“我當時在合水,對面就是突厥二十萬大軍,大營的糧草僅有三日之用,還有嶺南,十餘州相互攻伐,沙州叛亂、利州叛亂……”。
李淵的臉色漸漸變得凝重,只看著李世民依舊自言自語。
“阿耶你說,那些人怎麼就見不得大唐安穩呢?”李世民猛然抬頭看著李淵,眼睛已經是赤紅。
李淵轉過頭去,沉聲道:“你以為那個位子是這麼好坐的?”
“呵~”,李世民聞言只是輕笑一聲。
“現在看起來也沒有那麼難,突厥頡利退兵了,涇州羅藝死了,利州李孝常死了,沙州李通死了,越州寧道明死了……那些亂臣賊子,他們都死了,這大唐,亂不了”。
“阿耶,大唐沒有亂啊”,李世民上前給李淵斟酒,然後俯身在其耳邊低聲道:“你是不是有些失望啊?”
李淵臉色陡然一變,“逆子,你什麼意思?”
“阿耶息怒”,李世民忙是拜倒在地,雙手奉上酒杯,“你好好保重龍體,且看世民如何立下這不世偉業”。
李淵閉上眼睛,待平復心緒後,顫顫巍巍的接下酒杯一飲而盡,長嘆一聲,“退下吧”。
李世民沒有反應,只是看著李淵。
“滾”,李淵訓斥道:“我自會處理”。
李世民點頭應諾,躬身拜退,“阿耶息怒,莫要氣壞身子,過些日子世民再來請安”。
三日後,長安城的李世民收到奏報:前殿中監陳福、前秘書監夏侯端二人在岐山雲臺山陪同太上皇行獵時,遭遇大蟲襲擊,二人拼死護駕,以命相搏,終死於大蟲之手。
太上皇萬分悲慼,下旨褒獎二人,親解龍袍覆其屍身,予以厚葬。
李世民看著手中的奏疏,只是嗤笑一聲,便是不再理會。
當訊息傳開後,朝野上下紛紛對夏侯二人敬佩有加,弔唁之人絡繹不絕,李世民也是尊奉太上皇旨意,傳旨褒獎,予以厚葬。
當邸報傳到嶺南後,高衝同樣嗤之以鼻。
大蟲……那仁壽宮所在的雲臺山早就讓禁軍清剿無數次了,哪裡會有大蟲。
不過如此一來,也讓夏侯二人死得體面一點,陳福倒也罷了,之所以官拜殿中監,那是因為他早在李淵繼位唐國公時便是國公府屬官,那是正兒八經的潛邸心腹。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夏侯端這人便是真正的忠臣,當然,只是李淵的忠臣。
夏侯端也是出身名門,壽州人氏,據說是魏晉夏侯氏的後裔,他的祖父夏侯詳是梁朝首相,官拜尚書左僕射。
大業末年,李淵在河東剿賊時,夏侯端便是他的副將,後來在晉陽,也是夏侯端力勸起兵。
李淵建國後,便拜夏侯端為秘書監,後來李淵派遣夏侯端擔任河南道招撫使,恰逢王世充自立,中原州縣紛紛歸附王世充,王世充任命夏侯端為吏部尚書,爵封淮南郡公。
然後夏侯端堅辭不受,然後徒步返回長安,期間叛軍阻隔道路,糧草斷絕,夏侯端歷經艱辛、披荊斬棘的抄小道回到長安後,兩千人的部眾僅剩三十許人,夏侯端已是衣衫襤褸、鬢髮脫落,不似人樣。
由此可見,夏侯端對李淵的忠誠之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