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心情甚好,接下來便是議起東突厥,當聽到支援薛延陀惡乙失夷男自立時,即便是頑固如蕭瑀,也是點頭贊同。
只是房玄齡想得更要深遠一些,略有些遲疑的說道:“東突厥不像是西突厥,我們若是直接支援乙失夷男自立,定將徹底開罪頡利,而眼下時機未到啊”。
高衝聞言笑道:“這是自然,房相公莫非忘了東部部落?”
房玄齡反應過來,忽然說道:“契丹?”
“正是”,高衝笑道:“還是那句話,大唐要支援誰,並不一定非要現在明面上來,可以讓契丹、奚族等東部部落依附於薛延陀,再讓粟末靺鞨煽風點火,頡利絕對不可能容下乙失夷男,他會逼著乙失夷男自立的”。
眾人聞言紛紛認同,見計劃如此順利,李世民甚是滿意,當即下達兩封旨意,一明一暗。
第一封便是通傳天下,嚴厲譴責莫賀咄弒君篡位的逆賊行徑,任命康國公史大奈為使臣,率突厥舊部兩千人,並肅州府兵兩千人,前往西域問責於莫賀咄。
第二封便是密旨,讓蓍國公突地稽煽風點火,利用契丹、奚族等部給薛延陀部造勢,鼓吹乙失夷男,務必離間頡利和乙失夷男的關係。
當眾臣散去後,高衝再次留堂。
“說說你那個市舶司”,李世民單刀直入的問道。
歷史上直到高宗顯慶六年,才創設市舶使,不過這時候的市舶使是總管海路邦交,由內侍充任,代表宮廷採購一些舶來品,管理沿海地區向皇帝進貢的物品,並沒有涉及到商稅部分,並不是後來真正意義上的市舶司。
市舶司到玄宗開元年間才設計,但是這個時候的市舶司也僅僅是對港口貨物交易進行一些基本的監督管理,並且在其中抽分,實在太過簡陋。
高衝心目中的市舶司便是宋明時期的市舶司,具有完備的制度。
比如公憑,也就是有關部門簽發的進出港口許可證;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點檢,即查驗貨物,防止夾帶違禁物,比如兵甲、鹽鐵、人口等);
抽解,對實物進行抽成送往京城;
博買,按照官方規定的價格採購某些貨物。
……
這些相應的制度在宋明時期已經相當的成熟,高宗時期設計的市舶使,全部是內廷宦官,與其說是市舶司,不如說是“皇家採購員”,專門給皇帝置辦一些奇珍異寶。
不過這也是時代的侷限性,畢竟這個時候的海上絲綢之路並沒有宋明那樣發達,但是已經具備設定市舶司的條件了。
當初高衝在嶺南時便是有所耳聞,只高州馮氏,便是擁有龐大的船隊,經常來往天竺、占城等地,交易雙方的陶瓷、絲綢、香料、飾品等,獲利巨量,真可謂是暴利。
然而此等暴利,朝廷並沒有收到一文錢的稅,所以朝廷突然破天荒的在嶺南設定市舶司來收稅,一定會激起那些海商的反抗,這一點高衝也是心知肚明。
聽高衝細細道來其中的利害,李世民的臉色也是漸漸變得沉重。
待高衝說完後,李世民幽幽嘆道:“想不到竟如此暴利”。
高衝不以為然的說道:“這個其實不好說,商業肯定是會促進社會發展,對於國家富強肯定是有著積極作用,商人逐利這也是天經地義,所以陛下你也不用惱怒,商人賺的越多,朝廷抽取的賦稅就越多啊,只要不在民生上搗亂就無傷大雅了”。
見李世民皺眉不語,高衝繼續說道:“其實我對於沿海海商還是比較認可的,陛下你看看他們交易的物品,運出去的是絲綢、瓷器,普通百姓用不起吧,運回來的是香料、珠寶飾品,普通百姓還是用不起,至少他們不坑窮人啊,只賺那些達官顯貴的錢啊,對於普通百姓,其實並沒有多少損害”。
聽得高衝這麼一說,李世民突然覺得有些道理,當即有些不爽的說道:“天竺大食那些香料別說百姓用不起,我也用不起”。
李世民突然有些小小的嫉妒了,一兩黃金一兩胡椒,皇帝都捨不得食用的香料,那些海商竟是一船一船的運,那該多麼有錢啊。
“市舶司,一定要設定”,李世民拍案叫道:“你今夜連夜整出奏本來,明日一早,就在朝參上提出來,然後你準備一下就速去嶺南,一定要把這個市舶司給弄出來”。
高衝哭笑不得,然後故意說道:“嶺南蠻荒之地,去了可得受苦受難啊……”。
“去”,李世民瞪眼道:“非你不可”。
高衝朗聲大笑,起身深深一拜,“陛下放心,定不負厚望”。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