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衝愣住,繼而憤憤說道:“這確定不是戲言?登基大典,皇帝不來,這算哪門子登基大典”。
李世民聞言便是面色一沉,高衝的話說到他心底去了。
“那殿下你是如此處理的?”高衝皺眉問道。
這應該是李淵心裡開始不平衡了,他大概已經猜到長林門之變的真實情況。
與其說是李建成行險發動兵變,不如說是李世民逼迫李建成發動兵變,也可以說是李世民一步步把李建成逼到絕路上。
站在各自立場,李世民自然是沒有罪過,畢竟動手的是李建成。
但是對於一位帝王、一名父親來說,李淵心裡始終有根刺。
在李淵心目中,李建成是嫡長子,便是太子,李世民是次子,既然能征善戰,那就應該效仿周公,輔佐李建成。
而不應該是在皇帝面前扮作孝子賢臣的人設,更不應該心生不該有的想法,一步步逼得嫡親兄長行險兵變,儘管長林門之變罪在李建成,但追其緣由,在於李世民,在於李世民的野心,這就是李淵的看法。
若非顧及影響惡劣,若非是顧及大唐江山,李淵還真不願意傳位於李世民。
“我直接傳話裴玄真,讓他促成此事”,李世民如實說道:“攸之你有什麼想法?”
“裴玄真?”高衝嘴角上揚,輕鬆笑道:“若是裴玄真可以出手,那自是沒有問題,不過登基大典,必須萬無一失,殿下可再遣兩人前往岐州,定可保聖人按時到來”。
李世民趕緊問道:“那兩人?”
“尚書左僕射封倫,光祿卿劉政會”,高衝認真說道:“這兩位重臣皆是聖人心腹,心思機敏,定不會辜負殿下期望”。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李世民眼睛一凝,“封倫、劉政會……可,我這邊傳令”。
高衝面無表情,只是等李世民傳令後,便是起身,躬身拜倒在地。
當然,只是
“攸之你這是作甚?”李世民一怔,“有話起來說”。
“殿下,臣跟隨殿下至今已有九年,從未有所求,今日厚顏請求一事,還請殿下酌情考慮”,高衝深深拜道。
“何事?你先坐下說話”,李世民眼中閃過一絲疑惑,再次伸手說道。
高衝微微平身,直說道:“臣家祖諱潁,乃前隋昭玄公庶弟,從徵南陳時……”。
當即,高衝便將祖父高潁的冤屈一一敘說,然後再次躬身拜道:“臣自請削爵,惟請殿下登基後,下旨為家祖追封正名,此不情之請,誠惶誠恐,請殿下降罪”。
李世民聽完之後便是慨嘆道:“令祖一代俊傑,冤死於昏君之手,實在令人嘆惋……”。
然後下座扶起高衝,誠摯的說道:“攸之你放心,等我登基後,一定給令祖正名。
另外,你的爵位不會削,只會進封,不然,我也對不起你多年來的鼎力支援啊”。
聽得這話,高衝咧嘴一笑,“真的?進封何爵?秦國公可否?”
李世民臉色一黑,一腳踹過去,“你還真敢想,便是給你,你敢接嗎?”
高衝訕訕一笑,然後便是整理衣襟,正色拜道:“臣拜謝殿下大恩”。
李世民什麼也沒說,只是拍拍高衝的肩膀,轉身回去坐下。
“二李已經啟程去北方了,但我覺得咄苾老賊一定不會這麼簡單”,李世民轉而憂心忡忡的說道。
高衝聞言竟是眉頭一挑,緩緩說道:“頡利老謀深算,其性格如同豺狼,善於把握時機,大唐新皇登基,他肯定不會僅僅滿足於劫掠邊地的”。
李世民的眉頭皺得更深了,聞言只是深深一嘆,正準備說什麼,忽然反應過來,抬頭一看高衝神情,便是惱怒道:“你這廝若有對策,快些拿出來”。
對於高衝的脾性,李世民可謂是相當瞭解,如果高衝束手無策的話,那一定是沉默低頭,生怕詢問到他。
但現在高衝昂首挺胸,一副雲淡風輕的模樣,儼然智計在握,彷彿在說:快問我,你快問我呀。
高衝聞言咧嘴一笑,從懷中掏出一張摺疊得厚厚的紙,上前鋪開。
“還是殿下懂我,你看,這是我給頡利準備的八面埋伏,只看殿下有沒有膽魄採納了”。
李世民瞪一眼高衝,便是將注意力放在案桌上的地圖。
這是一張關內地圖,正中心便是大唐國都長安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