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高儉,字士廉,也就是高衝的便宜族兄,實際上並非是高衝胡亂推測,高士廉拜相真是時間問題,而且這個時間很近。
在年紀上,高士廉僅僅比高君雅小一歲,今年剛剛知命之年。
在輩分上,高士廉更是太子妃的親舅。
在資歷上,從徵蕭梁,安定交趾,頗多功勳。
李世民登儲後,第一時間任命高士廉為太子右庶子,在兩府爭鬥時期,高士廉一直是堅定不移的支援李世民,憑藉這份從龍之功,高士廉登閣拜相無異於探囊取物。
並且父子二人今夜的分析基本符合情況,在原本軌跡上,李世民登基後第一任首相便是封倫,封倫死後,接任首相之位的便是宋國公蕭瑀。
有些人或許存在誤解,以為李世民登基後,宰相必定全部是秦王府舊人,這其實是不可能的。
其一,宰相分管三省,非德高望重之人難以擔任。
其二,李世民剛剛登基,需要老臣來穩固朝局。
事實上,李世民剛剛登基的時候,秦王府舊人裡只有年近五旬的房玄齡拜相,而房玄齡年紀僅比高君雅小四歲而已。
而長孫無忌,作為李世民的心腹,更是大舅哥,深受信任,則是在李世民登基當年的年底拜相,那個時候長孫無忌已經三十四歲。
即便如此,依舊有人進表勸諫,認為長孫無忌權寵過盛,資歷不足以拜相,長孫無忌只得辭去相位,此後數年無緣相位。
貞觀二年,杜如晦檢校侍中時,已經四十多歲。檢校便有兼任、代理的意思,直到次年,杜如晦才正式拜相。
所以宰相這個職位真不是功勞大、皇帝信任就可以擔任的。
“高士廉擔任族長,我沒有意見”,高衝遲疑的問道:“只是,無論輩分、亦或者是威望,阿耶無疑是第一人選,阿耶你就不曾動心?”
高君雅聞言眉頭一挑,頗有幾分傲然之色,“你叔祖當年也不是族長,誰敢輕視?”
高衝聞言愕然失笑,這還真是現實。
當年曾祖高賓迴歸渤海高氏,當時高氏並不認同,直到叔祖高熲拜相,高氏便是積極熱情,這不正是“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親”的真實寫照。
在叔祖高熲死後,這一支敗落,數年間便跟渤海修縣的家族沒有往來,然而在高君雅拜相後,這一切再次重演。
族長這個身份在這個時候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官職和爵位。
儘管高君雅不是高氏族長,但誰人敢輕視,拜相多年的高君雅不僅是高氏的領袖,更是關東世家在朝中的領袖,這就是權勢。
現在渤海高氏的族長名叫高明任,已經年過七旬,絕對是高壽之人,僅在前隋擔任過始州司馬一職,官職並不高,亦無爵位在身,之所以可以擔任族長便是因為他的身份很不簡單。
高明任這個人籍籍無名,但是提起他的祖父那便是大名鼎鼎了。
高明任的祖父名叫高昂,字敖曹,沒錯,正是那位馬槊絕世、勇勐無敵的名將高敖曹。
高敖曹的父親高翼官拜東魏渤海太守,長兄高乾官拜北魏侍中,次兄高慎官拜西魏侍中,四弟高季式官拜東魏侍中,在東魏、西魏以及北魏,高家始終穩居中樞,家世顯赫至極。
東魏元象元年,高敖曹戰死河陽,高歡追贈太師、大司馬、太尉、錄尚書事、冀州刺史,諡曰忠武,極為尊崇。
北齊皇建元年,孝昭帝高演登記,追封高敖曹為永昌王,並命高敖曹的幼子,即第三子高道豁襲爵永昌王。
隨後北周代北齊後,高道豁官拜儀同大將軍,楊堅代北周後,建立大隋,改元開皇,高道豁受封黃州刺史,病逝於任上。
現任族長高明任便是高道豁之子。
“現在正值過渡階段,高士廉有這一層外戚身份,若是繼任族長,確實合適”。
高衝點點頭說道,當即便將此事略過,直說道:“阿耶覺得太子登基後,我會如何調動?”
“受限於年齡,三省暫時無望”,高君雅搖搖頭說道。
高衝點頭笑笑,“那就不能是左官?比如中書侍郎、黃門侍郎亦或是尚書左右丞?”
高君雅聞言一頓,放下茶杯,“依你跟太子的關係,你覺得他會放你做左官?”
高衝愕然,繼而憤憤不平的說道:“我是靠實打實的功績升遷,並不是靠什麼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