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睿見大勢已去,便拔刀自殺,未死,城陷被擒,突厥人勸降,高睿大罵,隨後被殺。
高睿死後不久,武周擊退突厥,武則天聽得事蹟,深為嘆息,追贈東官尚書,即工部尚書,諡號為節。
並且特意下詔,將高睿的事蹟通傳天下,“故趙州刺史高睿,狂賊既至,死節不降;長史唐波若,不能固城,相率歸賊,高睿已加褒柱,波若等身死破家。賞罰既行,須敦懲勸,宜頒示天下,鹹使聞之”。
高睿之子高仲舒,也就是高表仁之孫,同樣非凡,通曉五經,學問精深,時人讚歎道:“古事問高仲舒,今事問崔綝,則又何所疑矣”。
這就是薛氏感慨的緣由,高賓一脈,作為高衝這一房的始祖,高賓已去世五十餘年,已過四代人,但到現在只可以用人丁稀薄來形容,截止武德八年,僅有兩個孫子,即高君雅、高表仁。四個曾孫,即高衝、高準、高睿、高昱,以及兩個玄孫高彥興、高彥章。
“吩咐下去,今夜設宴,等阿耶下值回來,一家人好好聚聚”,高衝笑著說道,然後便帶著兩個徒弟來到西側院,“今後你們就住在這裡,沒有單間,為促進你們的感情,全部給我睡大通鋪,每日卯時起床晨練,早中晚按時前往飯廳用餐”。
裴行儉撓撓頭問道:“師父,早中晚用餐,這是吃三頓嗎?”
“別人家吃幾頓我不管,在我這裡一日三餐,缺一不可”,高衝點頭說道,
裴行儉點頭應著,似乎很是高興。
“你們先沐浴更衣,晚上在你們師公面前莫要丟人”,高衝說道。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二人一聽頓時有些緊張,人的名,樹的影,高君雅拜相多年,朝野威望很高,即便突地謹行沉穩持重,也是有些忐忑不安。
等回到前廳之後,高衝一頓,發現薛氏後面站著一個十餘歲的小男孩。
“阿孃,這是?”高衝愣住。
“這是你攸之兄長”,薛氏拍拍那男孩肩膀,和煦笑道,然後看向高衝,“這是你同宗從弟,高侃,家中只他一個”。
“弟高侃拜見兄長”,高侃一本正經的行禮道。
“侃弟有禮了”,高衝點頭笑道。
“阿侃家中遭難,你阿耶特意將他接來府上,日後你們多加親近”,薛氏繼續說道。
高衝點頭笑道:“我早就想跟族中兄弟親近一些,這真是再好不過了,家中更加熱鬧了”,實際上高衝也不知道他有這麼一位同宗從弟。
隨後交談,高侃只是在一旁站直身子應著,看著小小的身軀挺拔,臂膀雄健有力,高衝直接問道:“侃弟可曾習武?”
“每日勤練,不敢懈怠”,高侃嗡聲回應道。
在接下來的交談中,高衝這才弄清楚情況,對高侃說道:“你我是兄弟,莫要見外,我家就是你家,以後就安心住在家裡”。
高侃臉色有些動容,躬身拜謝。
原來高侃的父親名叫高佑,按照輩分是高君雅的從弟,在前隋時期,官拜左散騎常侍,大唐立國後,高佑出仕,官至宕州別駕,直到月前,高佑病逝,高侃成為孤兒,只得回到渤海修縣家族中生存。
高君雅聽聞後便將高侃接到家中,高君雅的本義也是認為燕國公府人丁稀薄,太過冷清,收養族中孤兒這也是極其正常的事情,畢竟偌大的燕國公府不缺那一間屋,更不缺那一碗飯,畢竟這個時代,別說收養本族孤兒,便是收養義子也是極為常見。
聽到高侃說他的志向便是揚威北疆,看見他一臉剛毅,高衝忽然怔住:高侃……高侃,怪不得這個名字如此耳熟,原來是他。
“侃弟,以後每日我陪你對練,以後一定有機會實現你的抱負”,高衝鄭重說道,既然眼前的少年是高侃,那他一定可以。
因為在渤海高氏不可能有第二個人叫高侃,並且年齡相符,眼前這個少年一定就是二十多年後,北征突厥,生擒突厥車鼻可汗,東征高句麗,大敗新羅的名將高侃,那個繼薛仁貴之後,接任安東大都護的高侃。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