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經過三個月的鋪墊,整個過程水到渠成,李世民即位已經是毫無懸念,上到朝廷中樞,下到各方州縣,無不信服。
李世民正式接受冊之後,禮部有司便開始著手安排登基大典,經欽天監等司推算曆法,定於武德八年十二月初十舉行大典,祭天登基。
絳州,高衝時隔一月再次回到正平城。
絳州刺史王繇依舊是無比熱情,在城門口迎候。
這一次太原王氏可算是安然度過,不僅沒有遭受清算,反而因為識時務,再次受到李世民的重用。
“大使,幽州此行我可聽說了”,王繇一臉敬佩的說道:“幽燕一十六州聯合軍演,連突厥的小可汗都來觀禮了,當真是大手筆啊”。
高衝微微一笑,“但使邊地百姓安然度過寒冬,免遭北胡劫掠,也算是不枉此行了”。
“大使境界之高,繇佩服”,王繇讚歎道:“大使如若不棄,可喚我表字子盛,今夜我在城南別院設宴,萬望大使賞光”。
繇者,繁盛茂盛也。
“子盛兄盛情相邀,一定如約赴宴”,高衝笑道:“既如此,子盛兄喚我表字攸之即可”。
王繇見高衝接受他主動的善意,更是喜不自勝,向一旁負手而立的羅士信拜道:“屆時也請都督賞光,繇必掃榻相迎”。
羅士信咧嘴一笑,“好說好說”。
正所謂識時務者為俊傑,這句話用在太原王氏以及王繇身上最是適宜不過,只看王繇面對羅士信的態度,便已經是截然不同。
一路送到驛館,相談甚歡。
驛館門口,王繇叉手道:“那攸之先在驛館沐浴稍歇,今晚城南光福裡王宅,繇翹首以盼”。
王繇走後,羅士信自顧自坐下,頗有感觸的慨嘆道:“你說這人一前一後的變化怎麼就這麼大,一個月以前,王繇對我愛答不理,一個月後,對我好的就跟親兄弟一樣”。
如果羅士信有文化的話,這一段話大可以用四個字來形容,前倨後恭。
高衝聽得嘴角一撇,親兄弟可不見得就好,君不見李建成和李二鳳的相愛相殺。
“那現在各州對都督府的態度如何?可還配合?”高衝也不指望羅士信這廝給他泡茶,一邊泡茶,一邊問道。
“配合,那是相當的配合”,羅士信笑道:“我在夏季時便索要各州軍府的相關文書,只是一直以各種理由拖沓,你離開絳州後,一個接一個全部送來了,一個不落”。
高衝緩緩點頭,“今後你在絳州就輕鬆許多了”。
“這倒是的,只是攸之你真覺得,這王繇可以信任?”羅士信有些遲疑的說道。
“為何不能?”高衝愕然問道:“他也是大唐臣子,受命牧守一方,自是有他的責任和義務。
先前或許對太子有些其他心思,但現在他也只能兢兢業業,一心理政,上報君恩,下安黎民,以此回報太子恩德”。
說完之後,高衝再次強調道:“不僅可以相信,還可以重用,你信不信你現在給他安排公務,他立馬給你辦得妥妥的”。
羅士信一頓,“這個我信,他最近辦事確實得力”。
“人家本就頗有才幹,現在改頭換面,一心立功,自是全力以赴,這一點你大可以放心”,高衝笑道。
這一點高衝心裡十分明白,以後的情況誰也不知道,但至少現在,京兆韋氏、太原王氏這些家族的人肯定是一門心思的積極表現。
對於李世民,對於秦王府舊人,他們的態度絕對是和藹可親,畢竟他們剛剛棄暗投明,肯定要表現出來給李世民看到。
“哦對了,守約那小子我已經接來了”,羅士信回過神來便是說道:“你這次要將他帶走嗎?”
“裴行儉……”高衝嘴角勾起笑意,“他現在只有你這個姐夫可以依靠,回到家族裡難免受欺負,我帶去長安吧,讓他跟其他幾個師兄弟一起生活也好”。
羅士信一臉感慨的點點頭,“當年德本公和守敬兄弟對我有大恩,他們死的時候我就發誓,一定善待守約,守約跟著我也學不到什麼本領,跟著你我是放心的”。
裴仁基字德本,裴行儼字守敬,提到這父子二人,羅士信心中似乎很是觸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