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薊門關,往北十里的平原上,一座高臺拔地而起。
幽燕十六州的府兵集結在此聯合軍演,各州輔兵、民夫從各地而來,在囤積半月之糧後,高衝並未立即遣散民夫,而是在平原一側的高坡上堆砌一座五丈高臺。
高臺壘成之日,高衝領幽州都督府長史李襲譽、幽州刺史王君廓、易州刺史劉弘基、燕州刺史王詵等人登臨高臺。
放眼看去,白雪皚皚,天地茫茫,山川雪景,盡收眼底。
高衝負手而立,衣袂飄飄,對著左右言道:“古時燕王在易縣興建黃金臺,招賢納士,今日我在昌平建此高臺,此處風光比之黃金臺如何?”
劉弘基聞言失笑道:“那黃金臺遺址在縣西三十里,我曾特意去看過,現在就是一個廢土堆,哪有你這高臺闊氣”。
王君廓同時笑道:“黃金臺,這名字夠霸道”。
王詵見狀心裡一動,直說道:“大使建此高臺,演練一十六州兵馬,實乃一大盛事,此地風光無限,不若大使題個名,使這塞外高臺名垂史冊”。
高衝聞言眉頭一挑,興然應允。
檀州刺史程濟在一旁附和道:“大使先前在絳州題名鸛雀樓,聽聞現在鸛雀樓已成名勝,不知此臺可否……”。
一邊說著,程濟一邊看高衝神色,萬一高大使一時間難有好師賦,那豈不是使人難堪了。
誰料高衝聽後便是朗聲笑道:“詩詞歌賦?終小道耳,信手拈來便是”。
眾人愕然,靜靜看著高衝揮斥方遒。
“此臺既在幽州,那便直接名曰幽州臺便是”,高衝隨意說道:“爾等登臨高臺,可有感觸?”
老成持重的李襲譽眯眼看著漫天雪景,點頭讚歎道:“如此壯美山川,自是深有感觸”。
“天地莽莽,只覺個人力薄”,王詵終究是文化人,眺望著遠處山川,幽幽嘆道。
劉弘基則是長嘯一聲,“此地景緻雄壯,使人心胸開闊,頓覺暢快淋漓”。
王君廓瞥一眼感慨的王詵,附和劉弘基說道:“正是,我倒沒覺得個人力薄,反倒覺得天地遼闊,正是男兒建功立業時”。
高衝微微頷首,緩緩說道:“偶有所得,我便來一首長短句吧”。
“長短句?”王詵眼睛一亮,“可是曲子詞?竟不知大使亦喜好曲詞,你有所不知,下官不好詩賦,獨好曲詞,只是世人常認為曲詞乃是詩餘小令,難等大雅之堂”。
高衝看一眼王詵,搖頭一笑,“在我看來,無論詩詞歌賦,皆為小道”。
王詵只得訕訕一笑,他出身名門,自幼喜好歌舞,府中歌姬數十人,閒暇時便是鶯鶯燕燕,絲竹之聲不絕於耳,乃是十足的世家公子風範,那叫一個風流快活。
詞,亦稱長短句,俗稱曲詞,起源於南朝,在南梁和南陳的宮廷裡常見,當時多是一些淫詞豔曲,陳後主最是喜歡。
青樓酒肆裡的胡姬歌伎,優伶樂師將唱詞和音樂節拍配合,創作出來的曲詞多是反映男歡女愛之類的題材,稱為靡靡之音,在文人看來是難登大雅之堂的消遣之作,甚至不配稱之為文學。
直到白居易、劉禹錫等人創作出《憶江南》這樣的樸素澹雅的唱詞,露出濃厚的自然生活氣息,然後漸漸有人將詩賦中的情感代入唱詞,長短句逐步出現其他風格,從此唱詞亦不全是脂粉氣味濃烈的閨閣豔詞。
初唐時期,便有沉詮期《回波樂》等詞,在開元年間,盛世景象,曲詞發展迅速,國子司業崔令欽編纂的《教坊記》裡便記載《漁父引》、《摸魚子》、《雨霖鈴》、《怨胡天》等數十詞牌名。
高衝略帶鄙視的看一眼王詵,“今日便叫你看看,唱詞也可以脫離豔詞這等低階趣味,看看什麼叫男兒豪情”。
話音落下,高衝大手一揮,“取鼓來”,下方守護的親衛迅速將鼙鼓鼓抬上高臺。
“王使君,你既然喜好唱詞,那你可通沁園春曲?”
王詵一頓,繼而面露喜色,“下官通曉此曲韻律,大使可是要作沁園春曲的唱詞?”
“正是”,高衝點頭一笑,同時心底一鬆,沁園春曲並不罕見,許多酒肆多有演奏,幸虧王詵通曉,不然讓他親自擊鼓,豈不是失了身份,實在不雅。
“下官請為大使擊鼓”,王詵頓時欣喜,請求給高衝伴奏。
見高衝點頭,王詵便上前取下鼓槌,略一熟悉便是期待著看著高衝。
清代《詞律》記載:“《沁園春》乃是古調,作者極盛,其名最先”,沁園春曲由來已久,起源於東漢府樂,成熟於南陳,隋唐之際已是常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