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隋觀王楊雄生有七子,長子便是楊恭仁,名聲最大。
次子楊綝,前隋時官拜淮南太守,楊玄感起兵造反,因跟楊玄感交好,受到楊廣猜忌,驚懼病亡。
三子楊續,現為郿縣縣令,後來這個楊續官升鄆州刺史,兩個孫子楊執柔和楊執一官運亨通,赫赫有名。
四子楊演,這人平平無奇,但他的長子楊思玄官至吏部侍郎,次子楊思敬官至禮部尚書,尚長廣公主。
五子楊綱,爵封平阿郡公。
六子楊恭道,有一女嫁給李世民為妾,也就是後來的楊婕妤。
七子便是這個楊師道。
楊雄七子,最出名的便是大郎楊恭仁和七郎楊師道
楊師道尚桂陽公主,武德四年,官拜靈州總管,鎮守北疆,期間多次擊敗突厥南侵。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武德七年,慶州都督楊文幹謀反後,李淵在坊州驚懼不已,命靈州都督楊師道和左武衛將軍錢九隴討伐。
但當時的楊文幹暗中得到太子黨人的支援,物資充盈,固守城池,致使楊師道無功而返。
可是天意使其立功,突厥趁機侵擾原州,寧州刺史鹿大師率軍阻擊,楊師道見機行事,領軍直入大木根山,斷其後路,將這一股突厥遊騎攔截在大唐境內。
楊師道因此立功,召回朝中,擔任吏部侍郎,爵封安德郡公。
由此可見楊師道並非是庸人,允文允武,後來更是多次拜相。
楊師道接過這一張身契,眉頭緊蹙:“楊阿強?”。
“封倫家中的奴僕逃亡,他託我追捕……”。楊恭仁自顧自的飲著茶水,一邊解釋著,言語間很是費解。
“這種小事,他還找你?”楊師道愕然失笑道:“隨便遣一僕從在長安縣報官即可啊”。
“嗯?”楊恭仁抬起頭來,“你也是這麼認為?我就覺得這事沒那麼簡單,一個奴僕而已,犯不著他堂堂首輔特意走一趟,偏偏他還託詞是順道而來,可是我索要身契時,他毫不猶豫的便從懷中取出,可見是早有準備,特意來這一趟”。
楊師道在一旁坐下,點頭說道:“聽兄長你這一說,封倫這廝倒像是極其在意這個、這個楊阿強”。
楊恭仁微微頷首,“這其中肯定有蹊蹺,不過他既然來這一躺,我便接下了,讓下面人先發海捕”。
“若是拿到人了,兄長不妨先問一問”,楊師道眼中閃過厲色,“這人竟敢逃亡,並且讓封德彝如此緊張,說不定知道些什麼”。
“正有此意”,楊恭仁點頭附和。
儘管隋楊已經亡了,他們作為前隋宗室也已經入仕大唐,並沒有復國的心思,但是對於封德彝這類諂媚不忠的小人,可謂是深惡痛絕。
李淵雖然稱帝,但李淵是在楊廣死後立楊侑為帝,然後一步步透過稱王、加九錫、禪讓等流程登基稱帝,難以從法理上去攻訐李淵。
而封德彝這廝當年身受楊素賞識,官拜內史舍人,但是在朝堂上跟虞世基等佞臣沆瀣一氣,敗壞朝政,後來更是投身於宇文化及。
宇文化及發動兵變,弒帝僭位,招致千古罵名。
當年在江都宮裡,宇文化及命令封德彝擬詔,歷數隋煬帝諸多罪過,封德彝竟欣然提筆。
隋煬帝見狀大怒,怒斥封德彝,“武夫提刀弄仗倒也罷了,卿乃士人,何至於此?”
此言如同當頭棒喝,一句話便將封德彝打入谷底,從此不忠的名頭伴隨一生。
後來宇文化及冒天下之大不韙僭位稱帝,任命封德彝為內史令,是為大許國宰相,封德彝再次領命。
這也是為什麼封德彝後來投奔李淵時,李淵對他嚴詞斥責,將其罷黜遣返的原因,只是封德彝後來進獻秘策以討好李淵,再次還朝。
至於進獻的是什麼秘策,只有李淵和封德彝兩個人知道。
接下來幾天雍州牧下屬的縣衙,全力追捕逃奴楊阿強。
雍州牧的能量是巨大的,威鳳衛很快就感受到壓力,畢竟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為,楊恭仁性格剛直,他統領的雍州牧從上下午,執行力非常強。
薛收只得如實上報李世民。
“他終於急了”,李世民嗤笑道,然後吩咐道:“傳楊恭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