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風小說網”最新網址:https://wfxs.app,請您新增收藏以便訪問
當前位置:微風小說網 > 歷史軍事 > 大唐第一臣 > 第四百八十一章 長春宮

第四百八十一章 長春宮 (第1/2頁)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好書推薦: 冥王逼嫁:驅魔少女,Go! 紅樓後續 渡邪錄:翡翠夢境 太歲官婿 大唐第一臣 水滸大潑皮 北胤前傳 八關鎖鳳邑,公子褐裘來 最強猛士之漢末崛起 布衣小書生 抗戰之扞衛者 大唐:從為李二批命開始 大唐:開局熊孩子,舉報親爹李二 三國之重生劉莽 宋吹 奇門現代錄 謀略南陳 裂石響驚弦 三國之執掌天下 漢末滴血

當任命詔書下達後,高衝再一次走到風口浪尖之上,不少人都在暗中密切關注著高衝的動向。

長安城裡沸沸揚揚的時候,高衝輕車簡從,僅率高雄等數十名親衛,連夜出城,不知去向。

長春宮,原本是陝東道大行臺的治所,攻略中原的前沿指揮部,平定王世充後,李世民將陝東道大行臺治所遷到洛陽。

長春宮東臨黃河,面對蒲津關,俯視黃、洛、渭三河,扼守河東通往關中之要道,地理位置十分險要。

若是長春宮有失,則可由河東直入關中,當年李世民討伐劉武周、宋金剛時,李淵便是親自坐鎮長春宮。

李世民率軍渡河出關,攻打洛陽後,便命心腹鄭仁泰留守長春宮,以保後路不失。

直到平定中原,陝東道大行臺遷到洛陽,鄭仁泰依舊是長春宮留守。

不過李世民登儲後,提拔故舊,鞏固權力,任命鄭仁泰兼任長春宮宮監的同時,拜為歸政軍府統軍,增加鄭仁泰手中兵力,跟對岸的絳州隔河相望。

武德元年置絳州總管府,轄絳、潞、蓋等十五州,幾乎管轄整個河東,由剡國公羅士信擔任絳州總管。

原本軌跡上,羅士信在洺水戰死後,廢絳州總管府,但是由於高衝千里傳信,張士貴渡河支援,羅士信死裡逃生,絳州總管府依舊存在,只不過在武德七年,李淵改總管府為都督府,羅士信依舊充任絳州都督。

至此,黃河以西有鄭仁泰留守長春宮,黃河以東有羅士信坐鎮絳州,至少黃河這道屏障對於李世民來說是固若金湯,因為這兩人都是李世民的心腹。

長春宮,不僅僅是一座行宮這麼簡單,行宮依地勢而建,擁有多功能分割槽,比如糧庫、武庫等。

在平常時候,可作為帝王臨時行宮,在戰時,行宮便是一座堅固的軍事堡壘。

一座行宮,設監一人,副監一人,其餘主簿、錄事各一人。

當年李淵便是兼任晉陽宮監,裴寂是副監,即便到現在,私底下情到深處時,李淵依舊會稱呼裴寂為裴監,便是懷念當初兩人在晉陽宮花天酒地的日子。

典籍裡記載,建於隋代,有名稱可考的行宮至少有三十八所。

諸如晉陽宮、汾陽宮、臨朔宮、江都宮等等,由此可見,楊廣大帝實在是“體恤百姓”。

畢竟隋朝僅僅享國三十七年,如此說來,平均一年便是新建一座行宮,這還是有名稱可考的。

其餘仁智宮、仁壽宮、長春宮等行宮,並非始建於隋代,早在隋之前便已存在,當然在隋時或多或少進行過修繕。

長春宮,後山有一座小型圍場,這是北周大冢宰宇文護當年屯兵於此的練兵場。

宇文護渡河後,見此地地勢雄峻,便在此築城,扼守黃河,拱衛關中,因其銜接三晉之地,便取名晉城。

後來周武帝宇文邕駐蹕於此,登臨山巔後,眺望中條太華二山,俯視黃洛渭三河,山中花木繁盛,四時如春,風景宜人,便下令將晉城改建為行宮,改名長春宮。

當年的練兵場如今已經是圍場,其中豢養些一些獵物,以供皇帝駐蹕時消遣。

此時的圍場裡,鄭仁泰一臉掩飾不住的憂慮,不遠處一位奔馬馳射的男子,身穿騎射胡服,儘管鬚髮鬢白,但是其身手矯健竟是絲毫不輸於青壯。

章節報錯(免登入)
上一章 章節列表 下一頁
隨機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