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見高衝陷入沉思,高君雅眉頭一皺,知子莫若父,他知道高衝心裡應該是有想法了,立即問道:“此事太子已下決定,你還有什麼想法?”。
見高衝依舊不為所動,高君雅繼續說道:“竇正則與我多次提及你,可見他跟你關係之密切,你要想清楚再做決定”。
高衝抬起頭來,咧嘴一笑,“只因為我跟竇軌有交情,就坐視韋雲起這麼一個耿直良將冤死嗎?”
高君雅拿起茶杯的手一頓。
只聽得高衝繼續說道:“大丈夫有所為有所不為,我明知韋雲起是骨鯁君子,卻見死不救,這有違我的本心,再者說,這只是一個誤會而已,我相信竇軌知曉真相後絕對不會因此心生怨恨。
他名為軌,軌者,法度、規矩也,他的字為正則,便是遵循規則,糾正規則,人如其名,竇軌向來對事不對人,我相信他絕對不會故意加害韋雲起”。
高君雅面無表情,看見高衝義氣昂揚的模樣,並沒有斥責,只是問道:“這樣對你有什麼好處?”
“若說好處,必然是有的。其一,韋家絕對沒落不了,西卷房、東卷房還有定箸九房,人才輩出,三年之內,必出宰輔。
其二,韋雲起之子韋師實頗有才名,他日定可顯貴。
其三,阿珪即將分娩,她畢竟是韋家人,好歹幫扶一把,日後生下庶子,說不定多有依靠韋家人的地方”。
聽得高衝在這裡一本正經的講著理由,高君雅無所謂的擺擺手,“隨你去吧,反正不是什麼大事”。
這件事情在堂堂高相公看來,自然不是什麼大事,無非就是居中調解一番,無非就是看值不值得出手罷了。
高君雅身為宰相,牽一髮而動全身,行事自然是要三思,不過高沖年輕氣盛,年少居高位便可率性而為了,
高君雅雖然知道高衝頗有識人之明,但是對於高衝的話有些不以為然,只是高君雅不知道的是,高衝所言,並非是說大話。
韋家雖然不遺餘力支援李建成,但是在李世民登基後,並未遭受清算,反而愈加興旺,以韋挺為代表,有唐一代,京兆韋氏先後誕生十七位宰相,要知道唐朝皇帝亦不過二十一人。
這十七位宰相之中,便有韋雲起的親孫子韋方質,在唐睿宗年間拜相,至於韋氏其他擔任刺史、尚書、侍郎等職的人,更是不計其數,諸如著名詩人亦有韋應物、韋莊等人。
高君雅並沒有阻止高衝的原因也是因為如此,舉手之勞的事,可為可不為,既然高衝有這個心,那結個善緣亦無不可。
見高衝起身,直言現在便去東宮,高君雅只是無動於衷,聽之任之,並無反應。
見高君雅沒有反應,高衝更是堅定想法,縱馬直奔東宮。
“郎君,剛見衝兒急匆匆的走了,作甚去了?”薛氏一臉茫然的看向大門方向。
見薛氏問起這個來,高君雅嘴角微微上揚,慢條斯理的放下茶杯,澹澹笑道:“只是去幫我辦一件事而已”。
薛氏聞言這才放心,繼而想起來找高君雅的事,好奇問道:“阿珪馬上就要生產了,你讓我去找她孃家人作甚?”
高君雅起身,負手走到中庭,幽幽說道:“娘子,你也知道,衝兒是有本事的,自能創下一番家業,繼承者必然是公主嫡出的興兒,韋氏所生雖是庶子,但畢竟是我高家子孫,也要為他鋪一鋪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