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完全掌控朝政後,李世民對於邊地同樣沒有鬆懈,其他地方李世民並不擔心,如益州都督府有竇軌坐鎮,但有些地方便是李世民心頭的一根刺,比如:幽州。
現在的幽州已經不是李藝統轄了,李藝奉詔討伐劉黑闥後,李淵忌憚他在幽州的威望,便任命李藝為涇州刺史,爵封燕郡王,逐步削減李藝在幽州的影響力,並拜廬江王李瑗為幽州大都督,坐鎮幽州。
李瑗是李淵的堂侄,才能平庸,在金州時害怕蠻人作亂,棄城而逃,幸好高衝途徑金州,收服金州蠻人鄧世洛。
雖然李瑗無能,但是他最大的優勢就是出身宗室,他是太祖李虎的曾孫,他的祖父李蔚是李淵的七叔,李淵建國後追封李蔚為蔡王,他的父親李哲追封為濟南郡王。
只可惜李瑗的才能品行遠遠不如他的堂兄河間王李孝恭,李孝恭的父親西平李安和李瑗的父親濟南王李哲是嫡親兄弟。
李淵考慮到李瑗的出身,便派遣他去鎮守幽州,以削減李藝在幽州的影響力,只是等李世民掌權後,李世民便對李瑗有些不放心了。
因為李瑗跟李建成交好,二人自幼便是關係親善,現在這種情況下,李世民需要杜絕一切可能性,他可以啟用原太子黨人,但是對於李瑗這種封疆大吏,很難徹底放心,特別是李世民很清楚李瑗的品行。
正在這時,薛萬徹前來謝恩,他本是李元吉的屬官,附逆作亂,理應處死,李世民寬仁大度,不僅赦免他的罪過,更是任命他為右領軍將軍,執掌宮禁,這讓薛萬徹很是感激,因此特意前來謝恩。
看到薛萬徹,李世民便是眼睛一亮,薛萬徹自幼跟隨父親薛世雄客居幽州,因武藝出眾而受到李藝賞識,在幽州生活多年。
若是由薛萬徹前去幽州,輔左李瑗,那豈不是最佳人選,當然,名為輔左,實為監視,只待日後時機成熟,一封旨意便足以召回李瑗。
現在李世民剛剛登儲,不宜妄動,若是現在召回李,搞不好李瑗鋌而走險,那樣的話影響太惡劣了,容易牽一髮而動全身,不如先派得力干將監視李瑗,等日後權力穩固之時再下旨召回。
想到此處,李世民看向薛萬徹直接說道:“薛將軍認為幽州如何?”
薛萬徹一怔,不解其意,只是如實說道:“幽州乃河北之門戶,位置自是十分險要”。
“是啊,如此險要之地,當需大將坐鎮才是”,李世民點頭附和道:“不知薛將軍可有意前往幽州?”
薛萬徹聞言頓時大驚,伏地拜道:“殿下明鑑,臣誠心歸附,絕無二心”。
李世民一怔,繼而便是明白,苦笑著搖搖頭,扶起薛萬徹,直說道:“薛將軍誤會了,只是幽州位置如此險要,偏偏廬江王不曉軍略,而北方突厥多有異動,對此我甚是擔憂啊”。
薛萬徹將信將疑,略一遲疑便是說道:“殿下,恕臣直言,臣是黔中王舊黨,且自幼在幽州生長,若是前去幽州故地執掌軍事,唯恐見疑”。
李世民聞言故作不悅,“薛將軍這是什麼話,疑人不用,用人不疑,我既然赦免你並且重用你,那就是對你萬般的信任”。
薛萬徹很是複雜,直說道:“若是輔左旁人還好,偏偏廬江王……”。
“廬江王怎麼了?”李世民盯著他的眼睛,沉聲問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