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竟歷史上李世民唯有弒兄殺弟囚父這個汙點,如果去除這個汙點,李世民便是當之無愧的千古一帝,儘管這個所謂的汙點情有可原,也可以說是迫不得已,但是事實如此,情況屬實,這由不得辯護。
現在既然情況不同,李建成這個太子已經名存實亡,那為何不設法避免這個汙點呢。
換一種方式,比如堂堂正正的扳倒李建成,名正言順的繼位,而非是弒兄殺弟囚父這種惹人詬病的形式。
高衝當即將心中想法如實跟程知節說出,他知道程知節是鐵桿秦王派,絕對不會變節背棄。
話說完後,高衝直嘆道:“所以,義貞你明白我的意思了嗎?一旦主動出擊,採用武力奪權,那無論如何,亦是抹殺不去的汙點,再怎麼情有可原,再如何強行解釋,那也是堵不住悠悠眾口,歷史將如實記載一切”。
程知節聽得完全怔住,良久,方才回過神來,咽口吐沫,“攸之你、竟想得如此深遠”。
“我們要做的是名垂千古的偉大事業”,高衝直言道:“王莽雖暫時稱帝,那又如何,徒留千古罵名,諸葛亮雖出師未捷身先死,但名垂史冊。
大丈夫,行於天地間,一言一行,當持身守正,如此,身雖死,名可垂於竹帛也”。
或許在以前,高衝對這些嗤之以鼻,他只在意結果,不注重過程,正所謂無論是陰謀陽謀,可以達到目的便是妙計。
後來經過高君雅的深刻教育,高衝醒悟了,儘管他不準備做聖人,但是他深知,擁有一定謀略而不濫用,善謀者更善於方圓有度,這或許便是君子之風。
程知節眉頭緊蹙,在深深地思考人生。
他出身濟州豪族,其曾祖父程興官拜北齊兗州司馬,祖父程哲官拜北齊晉州司馬,父親程婁官拜北齊濟州大中正,世代官宦,絕不是庶民出身。
自幼亦讀詩書,只是程知節一心好武,無心向學,但他絕非胸無點墨的莽夫,在高衝看來,程知節便是粗中有細、大智若愚的典範人物。
這廝眼光毒辣,早早看出王世充不能成事,在虎牢關之戰發生之前,及時投唐,死心塌地的跟著李世民,履立戰功,因功爵封國公。
此後歷任左領軍大將軍、左屯衛大將軍、世襲普州刺史等要職,最後高壽七十七歲,陪葬昭陵,諡號襄公。
襄是上等美諡,因事有功曰襄,闢土有德曰襄,甲胃有勞曰襄,這個評價可謂相當的高。
經過高衝這一番金玉良言,程知節豁然開朗,感慨嘆道:“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攸之境界高遠,老程慚愧啊”。
高衝失笑道:“你可拉倒吧,心底別罵我酸腐儒就好”。
程知節很是認真的搖搖頭,直讚道:“老程不是沒腦子的人,此番深有感觸,攸之你是真名士,絕非酸腐儒”。
“打住”,高衝忙是舉手笑道:“這個話題就此略過,先解決眼下之事”。
“這次是我們想當然了,攸之你說吧,老程該接下來怎麼做”,程知節很是爽利的承認錯誤。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