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一,“天子有爭臣,雖無道不失天下”,認為隋朝之所以亡就是因為“不聞其過”,勸諫李淵虛懷納諫。
其二,“百戲散樂,本非正聲”,認為隋煬帝沉迷於靡靡之音,奏請李淵廢除旁門左道的淫樂,雅正社會風氣。
其三,“性相近,習相遠”,認為隋煬帝之所以變得昏庸是因為身邊的奸佞太多,勸諫李淵認真挑選太子以及諸王身邊的近臣。
【穩定執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
這三條建議句句中肯,字字啼血,顯現出孫伏加康慨至誠的品質。
李淵深受感動,慨嘆道:“卿能言朕失,朕能改之,天下庶有謬乎?”
並針對孫伏威剛直至誠的品性,作出點評:“即懷涼直,宜處憲司”。
孫伏加本就博學多才,精通律法,也是起家於法曹一職,對於憲司一道很是精通,李淵便封他為治書侍御史,執掌審理疑獄。
在擔任治書侍御史後,孫伏加依舊勤奮向學,並於武德五年參與科舉,結果高中狀元,李淵大喜,委以重任,升為大理寺少卿。
高衝敬佩的便是孫伏加那至誠至剛的品德,如此人物執掌刑獄,不懼權貴,那些冤假錯桉便少許多。
更重要的是高衝知道孫伏加此人不僅是性格忠直誠懇,其眼光也是一流。
隋末天下大亂,諸侯並起,李密、竇建德、王世充等人先後成為實力最強的諸侯,但孫伏加作為貝州人,竇建德的老鄉,偏偏選擇投奔李淵。
在玄武門之變前,明明秦王府諸將大多已經流放外州,勢力大大減弱,但孫伏加偏偏選擇支援李世民,這般審時度勢的能力,著實令人敬佩。
看著高沖年紀輕輕,功勳卓著,但並無驕矜之態,孫伏加微微頷首,“高少卿初來大理寺,若有不明之時,隨時可來尋我,本官若有不當之處,高少卿亦可直言”。
二人雖是官階一樣,但是高衝畢竟爵封郡公,從這一方面來說,在地位上略高於孫伏加。
見孫伏加果真如此忠直至誠,高衝更是心生敬意,孫伏加公務繁忙,互勉幾句便是告辭離去。
看著孫伏加的背影,高衝由衷讚道:“真乃至誠君子啊”。
有這麼一位盡職盡責的同僚,高衝也就沒有什麼公務壓力。
途徑孫伏加公房時,見他一頭埋進堆積如山的卷宗之中,高衝不由得些許汗顏。
混混一日過後,高衝宴請大理寺諸位同僚赴宴。
本以為剛直不阿的孫伏加不會賞臉,沒想到孫伏加如約而至。
席間討論起天南地北的稀奇事,還有大理寺那些匪夷所思、曲折離奇的重桉,席間觥籌交錯,賓主盡歡。
高衝在大理寺混日子的時候,東宮並不平靜,眼見大權在握,李建成興奮不已,每日裡處理國務直至深夜,意猶未盡,樂在其中。
李建成不僅不顧眾臣反對,大肆培植親信,在看到一封來自於軍器監的奏疏後,頓時心中一動,燃起一絲瘋狂的想法。
沉思片刻,李建成下令:東宮六率兵甲破舊,亟待更換,命軍器監速將這批新打造的兵器盔甲調來東宮。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