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夜,高君雅自政事堂下值回府,高衝便是抱著小寶出門相迎。
見得這一幕高君雅心懷舒暢,有子如此,夫復何求,對於高衝這一趟的功績,高君雅給予高度的讚賞。
收服金州鄧世洛、開州冉肇則,從徵蕭梁,招撫嶺南九十六州,兵不血刃解決黔中隱患……
這每一件都是尋常人難以企及的功勳,偏偏高衝在短短數月之內,完成得如此完美。
金開二州的蠻人徹底臣服,對於官府無比恭敬,隔三差五的來進獻貢品;
蕭梁已滅,且大軍損失甚小,蕭梁舊臣岑文字等人積極入仕;
嶺南九十六州盡數歸附,馮盎、李光略、寧純、盧德用等人對朝廷心悅誠服;
黔中田宗顯攜孫田陽明入朝,並且主動請求致仕,更令朝臣震驚的是田宗顯在上表中分析黔中局勢,建議李淵選派官吏,提出策略,既可安撫黔中蠻夷,也可以避免一家獨大之勢。
……
細細覆盤下來,這四大功勳,每一件都毫無瑕疵,圓滿完成。
“你此番立下如此大功,即便國公之爵亦是應得,只是你畢竟年輕,聖人出於全然考慮,當不會從重賞賜,應是郡公之爵,你需擺平心態,莫要心生怨懟”,高君雅細細叮囑著。
高衝應著,“阿耶放心,這些我省得,以後的日子長著呢,國公之爵,遲早的事”。
高君雅點頭一笑,“有這股心氣是好的,但也不要執念於官爵,我家富貴已是享用不盡,你如今也是做父親的人了,當為後輩計較”。
高衝一一應著,咧嘴一笑,“想不到阿孃有喜了,高家要開枝散葉了,對了,阿耶,你給小寶取個名吧”。
“特意留給你來取的”,高君雅搖頭笑道。
開枝散葉……想到此處,高君雅心底亦是頗有感慨。
實際上他這一脈源於北周齊國公高賓,即高君雅的祖父,高賓之父高季安官拜兗州刺史,高季安之父官拜安定太守。
在高賓之前,這一脈並非號稱渤海高氏,只是因為北魏高歡對高賓不喜,高賓唯恐被害,逃亡西魏,即後來的北周,自此號稱是渤海高氏。
實在是有些牽強,未免有攀附冒認之嫌,但高賓高熲父子位高權重,便也無人去反駁,因此高賓這一脈至今仍舊是人丁單薄。
聽得高君雅這麼問,高衝倒是有些不好意思了,撓撓頭遲疑說道:“只是我取的名阿孃和六娘都有些不滿意……”。
高君雅眉頭一挑,似乎有所預感,“取的什麼?”
“高明……”。
“確實挺高明”,高君雅笑道:“那還是我來吧”。
而後略一思索,便是琢磨著說:“彥者,才學、俊傑也;興者,昌盛、興旺也,不如叫高彥興如何?才學興旺,亦可興盛家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