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人不勝感激,拜謝退去。
讓三人陪同到來彭水的目的無非是告訴田宗顯,黔中並不服你,你沒有造反的資本,只能忠於朝廷,不要有其他想法,如今這一目的已經達到,聯名書已經到手,三人留在此地已經毫無意義。
在得知田宗顯將會調離黔州後,三人心底皆大喜,出門便是各奔東西,心底盤算著接下來三姓的爭鬥。
高衝負手看著,眼中盡是譏諷,田宗顯若被調走,這黔州官場定是要來一個徹底的清算,私相授受、世襲罔替的官職將不復存在,黔州官職,只能接受朝廷委派。
當然,為保證施政順利,治政平穩,一般還是會啟用本地豪族,但一定是朝廷行文任命的,而不是某個人直接私自指派。
田宗顯在刺史府再次設宴,酒過三巡後,田宗顯掏出奏疏,遞與高衝,細細看罷,高衝很是滿意。
田宗顯無疑是極其明智且理智的,在奏疏中,田宗顯表達一番忠君愛民之情,主動提出致仕還朝,有意定居長安,落葉歸根。
田宗顯本就是京畿藍田人,這番說辭倒也是合情合理。
高衝提筆署名,便是問道:“不滿輝光公,我喜得麟兒已有兩月,至今未見一面,心中著實焦急,有意明日便出發回京,不知輝光公意下如何?”
田宗顯,字輝光。
田宗顯眉頭一挑,毫不猶豫的笑道:“甚好,老夫離開關中亦有四十餘年,甚是思念,恨不得早日回鄉,既如此,今日便將奏疏發出,明日一早便出發回京”。
見得如此順利,高衝亦是欣喜,推杯換盞,酒酣之際,更是隨手剽竊,不對,應是隨手創作一首五言詩來歌頌田宗顯開黔之功。
田宗顯年老好名,見狀大喜,當即便是命人速來筆墨,請高衝手書,並下令好生裝表。
至此,嶺南、黔中皆已安定,而在田高兩家的刻意宣揚之下,高衝的兩首讚頌詩詞亦是流傳開來,相對應的嶺南聖母冼夫人和開黔第一任田宗顯的聲名亦是遠揚。
對於這類忠君愛民的典型,向來是帝王最是喜歡標榜的模範,當號召天下人效彷。
李淵何許人也,頓時領悟,當即下旨褒獎二人,追諡冼夫人為譙國太夫人,建廟祭祀,加封田宗顯為黔國公,賜長安宅院一座,奴婢百名。
行進途中,田宗顯收到聖旨,喜不自勝,他知道他這一輩子算是值了,如他的名宗顯、字輝光、號耀華一般,只要他不作死,這一輩子榮華富貴和美名清譽,田宗顯享之不盡。
本來就算是一場“誤會”,經高衝入黔調解,雙方皆大歡喜。
田宗顯名利雙收,而李淵也是放下忌憚,準備選派官吏,治理黔中,至於褒獎田宗顯,李淵更是樂意為之,在大唐一統天下之際,最是需要這類忠君愛民的典範,順便可以彰顯李唐的正統,何樂而不為。
“攸之此番南下,招撫嶺南九十六州,並解決黔中之隱患,立下赫赫功勳,回京後,加官進爵,當不在話下啊”,一路上,田宗顯心情甚是愉悅,對高衝亦是極其和善。
田宗顯打定主意要與高家建立友善的關係,為此特意讓田陽明多跟高衝接觸,
田陽明雖然年輕氣盛,但頗有智謀,自然明白祖父所想,並不抗拒,一路行來跟高衝亦是交流甚多,而對於高衝的才學見識,田陽明大為佩服,此時方知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田陽明心中更是迫切想要出黔闖蕩了。
<script>
喜歡大唐第一臣請大家收藏:()大唐第一臣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