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欽州寧氏正式上表歸附,至此,嶺南四大勢力,已全部歸附大唐。
昔日四方割據勢力,如今已成大唐四大總管,即:交州總管丘和、高州總管馮盎、欽州總管寧長真、桂州總管李光略。
大唐旗幟插遍嶺南,四大勢力宣佈歸唐的影響巨大。
一時間,各地首領紛紛上表歸附,大大小小的俚僚夷越首領酋帥以及割地自立的漢人豪強,前來歸附的多達數十支。
其中以瀧州陳龍樹、樂州周孝諫、羅州談殿等人勢力最為龐大。
至此,北至五嶺、南抵南海、東達閔越、西到六詔的廣袤地域,合計九十六州,全部納入大唐版圖。
各地首領進獻的地圖戶冊,高衝率領屬官奮戰數日,清點歸納,共計所得民戶逾六十萬戶、兵力超過四十餘萬。
當奏疏送出去的一刻,高衝渾身一鬆。
這是他第一次獨當一面,招撫多達九十六州歸附大唐,其功績不言而喻,但其壓力亦是巨大。
一路來高衝殫精竭慮,唯恐一步踏錯。
關於這一段歷史,原本軌跡上記載甚少,高衝亦是透過情報一一分析,比如馮盎、寧宣、寧純等人的心理分析,從而步步為營。
先以雷霆之勢擊殺野心勃勃的桂州僚人酋帥李光度,扶持文弱的李光略繼位,而後利用馮盎、寧純等人的性格,傳檄而定。
嶺南此行的兇險在於心理戰,一旦高衝分析有誤,馮寧二人無心歸附,那他這一萬人無論如何精銳,亦是難以走出嶺南。
在高州處理庶務耗費數日,而後高衝便率領萬人精銳,代天巡狩,衣甲鮮亮,鼓樂大作。
自高州往西,途徑春州、合州、欽州、交州等地,而後回到桂州,經由充州出嶺南,進入黔中。
沿途展示兵威雄壯,慰問耆老婦孺,所過之處,無不俯首悅服。
之所以前往黔中,便是因為此地多是夷苗,雖是歸附朝廷,但隱隱有些政令不通,其各部首領妄自尊大,不敬朝廷。
如今黔中地區雖是名義上歸附朝廷,執掌黔中的田家父子亦是態度恭謹,黔州刺史田世康在征伐蕭梁時更是兵出辰州道,建立大功。
但是其父黔中宣慰節度使田宗顯自武德三年歸附以來,便拒不入朝拜謁,這讓李淵心中不安。
這倒並非是李淵多疑猜忌,黔中佔地甚廣,多是山區,其中漢夷混雜,偏偏此地夷人人數眾多,且戰力強悍。
那宣慰節度使田宗顯屢次推諉,拒絕入朝,朝廷政令難以下達,對於黔中地區的訊息全是田家父子想讓朝廷看到的,這已經是極其危險的訊號了。
因此在密旨中密令高衝回師時,繞行黔中,查探黔中情形,名為代天巡狩,實則是查探情況,也就是查明田家父子有無自立之心。
毫無疑問,這個任務是極度危險的,一旦田家父子真有反心,那高衝極有可能一去不回了,這一切,都需要高衝審時度勢,見機行事了。
北周大定元年,楊堅接受北周靜帝禪讓為帝,改元開皇,便開始著手平定天下,而黔中地區位於瀟湘巴蜀交界之處,地理位置極其重要。
偏偏此地是個兩不管的地帶,當時佔據荊楚瀟湘的蕭梁政權對於此地亦是鞭長莫及,黔中地區山巒起伏,地形險峻,交通極其不便,中原稱之為“蠻夷之地”。
這時,大臣蘇威保舉京兆藍田人田宗顯招撫黔中。
此時的田宗顯年僅二十歲,官職不過是校尉,因其驍勇善戰,素有智謀而被蘇威看重。
楊堅相信蘇威的識人之明,亦是頗為果決,無視朝臣阻礙,毅然決然的任命年僅二十歲的田宗顯為黔中郡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