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孟海公相比較朱粲、王德仁這等人,還是頗有聲名的,孟海公出身寒微,世代為農,聚眾起義後佔據曹、戴二州,擁兵數萬人,而且孟海公由於出身的緣故,割據後善待百姓,輕徭薄賦,並非是朱粲那等臭名昭著的人。
孟海公佔據曹州後,自建南北二城,名曰孟海城,後又名海城。
原本軌跡上,在孟海公被處死後,當地百姓自發集資千里迢迢從長安將孟海公的屍身運回海城安葬,因孟海公是被斬首處死的,因此沒了頭顱,海城百姓便以青銅鑄就頭顱安放在棺內,這便是銅頭孟海公的由來。
此後歷朝歷代海城百姓皆會祭祀孟海公,直至後世,當地還會表演廟會大戲,由此可見孟海公這個農民起義領袖是深得百姓的擁戴的。
如若是招降孟海公,一來可得一名勇勐善戰的大將,二來可以招撫曹、戴二州的百姓,一舉兩得,只是不明白李世民寧願善待一個名不見經傳的副將趙季卿,也不願對孟海公多言幾句。
似乎是感受到了高衝的疑惑,李世民放緩腳步,對高衝低聲說道:“孟海公出身庶民,仇視世家,曹戴二州的世家豪門被其屠戮一空”。
聽的這話,高衝恍然大悟。
既然這樣,那即便孟海公再如何值得招降,李世民也不能表示出來,孟海公一介庶民起事,極其仇視世家豪門,而高衝等人的立場便是屬於世家,李世民自然不可能因為區區一個戰敗的孟海公而去得罪諸多世家。
李世民率軍在洛陽舊城休整一日,次日便是徑直來到洛陽城,與李元吉所部匯合。
一見面李世民便噼頭蓋臉的將李元吉一陣訓斥,並在城外高坡上擺起桉桌貢品,當眾祭奠行軍總管盧君諤等將士。
原來李元吉在屈突通的佈置下,僥倖勝了鄭軍一場,生擒鄭軍大軍樂仁昉,李元吉卻並不以為這是屈突通的功績,竟是飄飄自得,認為鄭軍不過如此。
從此日日在洛陽城下搦戰,並且強攻數次,致使士卒疲憊,軍中怨聲載道,城頭之上,鄭軍大將楊公卿將這一切都看在眼裡。
在李元吉再一次氣急敗壞的攻城無果後,楊公卿率軍出城,趁唐軍兵疲之際一陣反擊,李元吉自是慌亂不堪,唐軍大敗,行軍總管盧君諤不幸戰死。
對於盧君諤,高衝還是非常惋惜的,盧君諤乃是太原人氏,對李唐忠心耿耿,起兵以來履立戰功,高衝還記得當年在霍邑城下,二人並肩戰鬥,盧君諤差點一槍扎穿宋老生,如此勇將,卻是在李元吉的指揮下年僅二十許便戰死沙場,甚是可惜。
翌日,李世民將竇建德召來,“可能勸降王世充?”
竇建德微微一愣,而後直拜道:“罪臣願意一試”。
洛陽城下,唐軍列陣前行,聲威浩大,“王世充出來答話”,尉遲恭嗓門最大,出列喊道。
李世民率竇建德上前,在弓弩射程之外駐馬,不多時,王世充來到城頭。
見得竇建德,王世充頓時色變,竟是渾身驚懼顫慄。
“行滿兄,我十萬大軍已潰於一旦,你困守孤城,敗亡亦只在旦夕,不若獻城歸降,為百姓免去刀兵之禍”,竇建德看著王世充甚是唏噓,直嘆道。
王世充聞言竟是淚流滿面,眾人甚是驚異,“皆因朕之故,致使夏王兵敗遭難,著實令朕愧疚難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