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聽得曹旦的話,曹湛囁囁不語,正取曹旦所言,竇建德無子,便收養義子,如今義子不過六七歲,尚不懂事,如何能夠繼承大位。
曹湛也是有些小心思,一旦幼主繼位,那他曹家作為外戚,便可把持夏國朝政,那個時候曹湛就會將裴矩、齊善行等人盡數踢出局,獨掌朝政。
奈何曹旦從實際出發,動盪之際,並不適合幼主繼位,但竇建德也無兄弟,曹旦一時間有些束手無策。
見得氣氛僵硬,裴矩見狀出聲道:“不若暫由王后攝政,待日後有更好的辦法再來商議不遲”。
曹旦等人聞言亦是點頭應著。
待得眾人退去,裴矩卻是徑直找到長史李公淹,“李長史以為當今天下局勢如何?”
李公淹聞言看看左右無人,不由得嘆道:“弘大與我相交數年,如今竟以此言試探?”
裴矩聞言一笑,直道:“公淹勿惱,你身受曹尚書信賴,我不知曹尚書心意,是故不敢妄言”。
李公淹聞言搖搖頭,直說道:“大王今次一敗,天命在唐,縱使曹尚書再如何嘔心瀝血的去維持,亦難逃敗亡一途”。
“那公淹你的意思呢?”裴矩問道。
“弘大休要試探”,李公淹拂袖羊怒道,“你若有何想法,自去向曹尚書商議便是,畢竟竇曹乃是一家人”,說罷便是揚長而去。
裴矩在原地捻鬚不語,一臉笑意。
李公淹雖然是什麼都沒說,但又是什麼都說了,李公淹讓他自去與曹旦商議,便已經表明一切了。
翌日,令裴矩出乎意料的卻是尚書左僕射齊善行率先出列。
“王后,曹尚書,裴相公,今大王一戰被擒,可見天命在唐,我等群龍無首,外負隅頑抗亦是枉然,不若以州縣歸唐,一來保全大王性命富貴,二來可使河北百姓免遭戰火之苦”,齊善行昂首說道。
話音落下,裴矩正是心頭疑惑,便是見得曹湛怒不可遏,憤然出列,“齊善行,大王待你不薄,何故今日大王遭難,你便棄大夏基業於不顧?”
裴矩再看曹旦和曹氏,二人面色從容,似乎並無過激反應,裴矩暗贊齊善行好本事,當即毫不猶豫出列反駁道:“歸降李唐正是為大王考慮,今大王失落唐營,若是我等負隅頑抗,則大王危矣,若是我等為大王計、為大夏生民計,獻地歸降,則大王可以富貴終生,大夏百姓必將心念大王恩德”。
果不其然,便被裴矩猜對了,此言一出,曹氏和曹旦具都是緩緩點頭,曹氏很是滿意的看著裴矩點頭道:“裴相公所言極是,為大王計、為大夏百姓計,降唐吧”。
曹湛聞言驚怒不已,“阿姐,你……湖塗啊,大夏數州之地,怎可拱手獻給李唐,阿兄,你說句話啊”。
曹旦嘆息一聲,“大夏基業全憑大王一人維持,今大王遭難,唯有獻地歸降,方可保大王周全”。
曹氏直拍桉呵斥道:“二弟休得再言,阿兄,齊相公,裴相公,歸降李唐一事便全權交由你三人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