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宋金剛大敗逃走,介休城成為孤城,李世民率軍繼續追擊宋金剛,命高衝率秦瓊領軍三千攻打介休。
介休城下,秦瓊主動請纓,“攸之,讓我攻打一輪,且試試賊軍防備”。
高衝聞言卻是搖搖頭,“孤城而已,不必強攻,聽聞守將張萬歲是個能人,我欲招降”。
“張萬歲?”秦瓊眉頭一皺,“此人名聲不顯,攸之如何得知?”
高衝聞言神秘一笑:“秀才不出門,便知天下事”。
張萬歲…名字甚是霸氣,在劉武周麾下唯一的功績便是手刃馬邑太守王仁恭,擁護劉武周為主,此後再無顯赫戰績。
但是高衝可是知道,張萬歲此人的能力不在於軍事才能,而在於畜牧。
張萬歲歸降大唐後官拜太僕寺卿,管理大唐馬政,在張萬歲的管理下,大唐戰馬的素質大大提升,貞觀初年,大唐隴右馬場僅有戰馬三千餘匹,到唐高宗繼位後,短短二十餘年,戰馬數量便激增至七十餘萬匹,為歷朝歷代之最,超越漢武帝時期。
據唐人所著《唐統紀》記載,張萬歲家族從張萬歲開始,三代管理大唐馬政,享譽隴右,在張萬歲之前,馬的年齡以歲來形容,自張萬歲之後,為避諱張萬歲名字中的“歲”字,天下人便稱馬的年齡為齒,由此可見張萬歲的影響力。
後人常言“秦漢以來,唐馬最盛”,高衝因此而記得這位幕後的育馬英雄張萬歲。
見得高衝神神秘秘,秦瓊亦是百思不得其解,然而讓秦瓊更加驚詫的事還在後面。
當夜,高衝駐兵介休城外,手書一封親筆信,命人送到城下,指名道姓交於張萬歲。
守城士卒不敢耽擱,放下吊籃接住信件,當即便送往張萬歲處。
張萬歲本以為是勸降信,開啟信來一看,便是呆立當場,只見心中僅有一行字,“君之才幹不在軍事,而在相馬育馬養馬”,落款:渤海高衝。
見得這一行字,張萬歲心中甚是激動,高衝是懂他的。
張萬歲自幼生長在北地,乃是隴右豪族,家中亦有馬場,張萬歲便是在馬場中出生、長大,自幼以馬為友,對於馬的一切,張萬歲熱愛且精通。
但如今亂世,區區一個養馬的,說的不好聽的便是馬伕,如何能夠得到器重,即便張萬歲擅長相馬育馬養馬,但在劉武周眼中,遠遠不如一個衝陣的莽夫勐將重要。
如今張萬歲能夠獨領一軍,還有賴於當年的擁立之功,相比較軍營,張萬歲顯然更想回到馬場,與那些賓士的馬兒作伴。
正好現在的隴右已經歸於李淵治下,而對於高衝,張萬歲也是有所瞭解,乃是李唐宰輔高君雅之子,如果歸降李唐,能夠署理馬政,哪怕是管理一個小小的馬場,也好過戰場廝殺,更何況如今劉武周節節敗退。
張萬歲思慮一夜後,當即開城歸降,高衝不僅沒費一兵一卒拿下介休城,更為大唐招攬了一位育馬的人才。
另一邊,李世民一路窮追勐打,直殺得宋金剛丟盔棄甲,倉惶渡過汾水,逃回太原,而汾水一側,看著大河,李世民哀嘆一聲,回頭看看軍容狼狽的唐軍,李世民無奈,只得放棄追擊,轉頭直向張難堡而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