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得不說,李世民當機立斷,極其果決,在聽聞尉遲恭西逃蒲州後,當即領兵截擊,在當地士卒的領路下,急行一夜,從小路連夜趕到安邑小城。
安邑城北一處山坡密林中,李世民舔舔乾裂的嘴唇,感受著冬日凜風,直言道:“若午時未曾截到賊軍,即刻返回”。
李世民雖是用兵喜行險,但亦不是一味地冒險,李世民深知,此時他僅率三千輕騎,孤軍遠離大軍,並未攜帶糧草,一旦長時間不回營,其影響必定是非常不好。
親衛統領鄭仁泰和秦王府做三統軍程知節聞言應著,程知節直說道:“大王所言最是穩妥,主帥不宜長期在外”。
李密戰敗後,程知節本來跟秦瓊等人一同歸降王世充,可是自從年初王世充稱帝后,洛陽便是一陣混亂,王氏族人大肆封王,在洛陽城中為非作惡。
而且王世充極其蠻橫,處理政務事事親力親為,曾對外說:“以往的皇帝高高在上,無法瞭解民間情況,而我王世充並非貪戀權位,我之本意在於挽救危局,應同刺史一般,事事親為,充分了解百姓得失”。
王世充確實在表面功夫做得挺足,但他卻是沒想到,他要做的是皇帝,而非縣令。
如今佔據河南、山東等廣袤土地,每日裡奏疏何其繁雜,甚至連鄉鄰里偷雞摸狗的桉件王世充亦要親自處理,導致政務甚是雜亂,百官怨聲載道。
直到五月份的時候,禮部尚書裴仁基、左輔大將軍裴行儼、尚書左丞宇文儒童等人再也受不了,商議擊殺王世充,再次擁立楊侗繼位,但幾人沒想到如今的洛陽大事小情具都瞞不過王世充的耳目,事情敗露,王世充將幾人滅了三族。
裴行儼與程知節等人情誼深厚,裴行儼死後程知節便是鬱鬱寡歡,然而更促程序知節投唐的一個人便是他的老鄉兼好兄弟羅士信。
羅士信年僅二十,但一身武勇,難逢對手,在瓦崗便是知名驍將,然而跟隨邴元真歸降王世充後,王世充頗為輕視這位年輕的勇將。
【話說,目前朗讀聽書最好用的app,換源app,.huanyuanapp 安裝最新版。】
王世充對程知節、秦瓊、邴元真等人具都是官拜將軍,唯有對羅士信不聞不問,這使得年輕氣盛的羅士信以此為恥。
促使羅士信投唐的導火索便是王世充的侄子趙王王道詢,本是紈絝子弟,偶然見得羅士信胯下戰馬甚是雄健,便向羅士信索要。
戰馬乃是騎將的忠實夥伴,羅士信自是不肯交出去,誰料王道詢去向王世充告狀,王世充竟是下令將羅士信戰馬奪去賜予王道詢,羅士信心中大恨。
不久後,王世充命令羅士信領軍攻打穀州,羅士信一氣之下,直接領軍投唐,李淵大喜,任命羅士信為陝州道行軍總管,賜帛五千段。
好兄弟裴行儼被殺了,羅士信被逼走了,程知節再也繃不住,徑直找到秦瓊,“王世充才識淺薄,偏愛虛名,平日裡便喜歡占卜賭咒,這分明是老巫婆做派,哪裡像個明君,守敬死了,士信走了,我等還在此作甚”。
秦瓊直爽重義的漢子,聽得好兄弟此話,直嘆道:“為兄亦是看不慣王世充奸詐,再待下去,只怕我弟兄無一倖免”。
程知節忙是點頭,而後二人在臨陣時徑直領著親衛投唐,李淵也毫不吝嗇,一個官拜馬軍總管,一個官拜左三統軍,皆是軍中實權將領。
安邑城外,程知節撫摸著懷中馬槊,嘿嘿笑道:“這賊將尉遲敬德從秦二哥手裡跑了,我若將其擊殺,豈不是證明我要強於秦二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