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隨著宇文化及率軍西進,大業天子楊廣身亡的訊息也是迅速傳遍天下,一時間,風起雲湧。
東都洛陽王世充等人便成了“無主”之臣,王世充何等機敏,很快就意識到自己的機會來了,當即便是計劃擁立楊侗登基稱帝。
這一想法與太府卿元文都等人不謀而合。
其一,楊侗乃是元德太子楊昭之子,血脈高貴。
其二,楊侗留守東都以來,對諸臣言聽計從,便於掌控。
其三,若不擁立楊侗稱帝,名義上便要服從長安義寧皇帝楊侑,實際上也就是歸附於李淵,這讓眾人如何甘心。
於是年僅十五歲的越王楊侗在東都洛陽登基稱帝,改元皇泰,追諡楊廣為明帝,廟號世祖,追諡元德太子楊昭為孝成皇帝,廟號世宗。看書喇
拜王世充為納言、左翊衛大將軍、代理吏部尚書,爵封鄭國公;
段達為納言、右翊衛大將軍、代理民部尚書,爵封陳國公;
元文都為內史令、左驍衛大將軍,爵封魯國公;
盧楚為內史令、左備身將軍,爵封涿郡公;
皇甫無逸為兵部尚書、右武衛大將軍;
郭文議為內史侍郎;
趙長文為黃門侍郎。
此七人掌皇泰朝機密政務,獲賜金書鐵券,並稱為“洛陽七貴”。
一時間,紛亂的天下竟是有三位隋室皇帝,一為西都長安的義寧皇帝楊侑,二為東都洛陽的皇泰皇帝楊侗,三為江都的天壽皇帝楊浩,三帝並存,然皆為傀儡。
河南郡,宜陽城,當得知楊廣身死後,高衝愣神片刻,而後仰天大笑,楊廣一死,則標誌著大隋實際上已然滅亡,高衝只恨不能手刃楊廣,以報祖父之仇。
而駐兵宜陽月餘的李世民也在第一時間便是做出決策,班師回朝。
如今宇文化及率領西歸,可謂是艱難險阻,第一站便是需要打破河南郡,李世民率軍還留在河南郡的話,難免會捲入戰爭,不如讓李密、王世充和宇文化及三方爭鬥,唐軍繼續退回關內,固守關中。
這一想法也是眾臣的共識,宇文化及擁立楊浩為天壽皇帝,更是要從河南過路,那便是王世充等人的宿敵,二人絕無握手言和之可能,畢竟如今王世充等人惡人設還是隋室忠臣。
王世充等人可不認什麼天壽皇帝楊浩,只認為皇泰皇帝楊侗乃是正統,同理,所謂的義寧皇帝楊侑在洛陽勢力眼中亦是逆賊,總之,三方都不認可其他兩位皇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