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熊耳縣外,中軍大帳裡,李世民坐在上首,眉頭緊蹙。
堂中高房杜劉、長孫丘段等十餘人分成文武兩列,濟濟一堂。
“段達此人並不簡單”,李世民斟酌道,“楊廣尚為晉王時,段達便已投靠楊廣,其人極善騎射,乃沙場宿將,諸位有何想法,暢所欲言”。
眾人聞言亦是沉思,久久不語,畢竟段達乃是成名宿將,東征西討多年,西伐吐谷渾、東征高句麗,鎮壓江南叛亂,段達皆有參與,如今隋軍名將一一凋零,美髯公段達便是極負盛名。
在場眾人亦是久聞段達聲名,一時間,竟不由得束手無策。
高衝見狀眉頭一皺,當即朗聲說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明日且先去宜陽城搦戰,與那段達戰上一陣再說”。
李世民聞言亦是堅定的點頭附和,“我等自晉陽起兵以來擊敗的名將還少嗎?不需如此低沉,明日開拔,駐軍宜陽城外,我到要看看,這成名宿將到底有幾分本事”。
見得眾人似乎是被段達的名頭湖住了,李世民的心也是一沉,幸有高衝出言,李世民當即便下定決心,決計不可志氣消沉。
待得眾人離去之後,高衝卻是未走,“二公子,段達聲名在外,我等需儘快與之戰上一場,而且定要戰而勝之,方才可能提升士氣”。
李世民點點頭,面色凝重,“鬥將如何?”
高衝眉頭一挑,“誰去?”
“自是劉弘基去”。
“甚好”,高衝直點頭,“弘基兄勇勐非常,最是適合”。
翌日,大軍開拔,直奔宜陽城。
宜陽城南五里外有一處高聳峻峭的山峰,其山勢拔地而起,洛水從山腳流淌,如同一塊錦繡的屏障護衛宜陽城,名曰錦屏山。
當日駐兵錦屏山,天色將暗。
李世民下令修腳營柵,正準備次日再去宜陽城搦戰,卻是聽得斥候急急來報,“宜陽城西門一萬兵馬直奔我軍而來,打的段字旗號”。
李世民聞言驚而不慌,早在駐兵之時,便命劉弘基率領三萬精銳時刻提防,謹防隋軍突襲,如今果真來了。
當即命長孫房杜等人加緊修築營柵,李世民披甲上馬,與高衝一同前往山前迎敵
“段達興許是想趁我等立足未穩,勐攻一陣”,李世民咧嘴笑道,“卻想不到我兵多將廣,早有準備”。
高衝卻感覺怪怪的,頗有些狐疑,“若是想趁我等立足未穩時突襲,為何不在我軍剛到宜陽時進攻呢。
那個時候我軍跋涉百餘里,體力消耗巨大,方才是突襲最佳時機,如今營地都以選好,將士們已得喘息之機,這個時候突襲,總感覺哪裡不對勁”。
聽的這話,李世民亦是一怔,二人對話之際已到山前空地。
只見得劉弘基早已經是列陣以待,只等隋軍來攻。
“二公子,攸之,我已嚴陣以待,這時隋軍來攻,莫不是昏了頭”,劉弘基亦是不解問道。
見得劉弘基也是如此想法,李世民不由得心底直犯滴咕。
這時,前方掀起濃煙陣陣,一萬隋軍呼嘯而來,上千精騎氣勢兇勐。
“大將軍,唐軍已列好陣了”。鷹揚郎將張志對著段達喊道,“可是要衝陣?”
段達捻捻美髯,瞥了張志一萬,“莽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