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天城外大營和燕國公府兩頭跑,著實費時間,右領軍府大營裡有屬於高衝的專屬公廨,按照他的說法就是包吃包住,完全沒必要兩頭跑。
聽的這話,高君雅點點頭,“我正要與你說,唐王已經申飭,聖旨已下,你需得做個樣子出來,就不必回府了”。
薛氏聞言瞪了一眼高君雅,忙是囑咐道:“正月天正寒,衝兒你若是不回來住,夜間可千萬多蓋幾層被,莫要著涼”。
高衝咕嚕嚕喝下一碗麵片湯,忙不迭應著,然而來自母親的關心總是措手不及,只見薛氏又是轉身吩咐道:“衝兒愛吃家裡的蒸餅,阿雄你稍後提上一籃,吃之前切記送去伙房熱一熱”。
高衝愕然,忙是笑道:“阿孃不用,營中有的是吃食,餓不著我”。
高君雅亦是臉色一肅,“胡鬧,且不要求你與士卒同吃同住,豈有自帶吃食的道理”。
薛氏嘴巴一癟,便不再說,高衝只得說道:“過幾日就回來了,阿孃不必擔憂”。
用罷朝食,高衝正要出門,卻被高君雅召到書房。
“你可知此次東征最大的難處在哪裡?”高君雅也知道時間緊迫,並未賣關子,單刀直入的說道。
“情報”,高衝直說道,“現如今我們對關東的訊息僅來自於弘農郡的斥候,這遠遠不夠,很多東西需要出關後,再行部署,這就極其被動”。
對於這一點,昨日在右領軍府大營,便和李世民、長孫房杜等人商議過了。
如今大軍尚未兵出潼關,做再多的行軍部署亦是無用,因為隔絕在關中,對於關東王世充、李密等人的戰況,乃至於中原隋軍的一些駐防情況,僅僅依靠於弘農郡派出的斥候,這對於大軍作戰是遠遠不夠的。
這就是李淵偏安關中的弊端,已然顯現,在這個快馬傳遞訊息的年代,關中阻塞,幸好有弘農郡在關外,這也是為何李世民急於建立情報組織的原因。
聽得高衝的話,高君雅微微點頭,“這是其一,出關後,需得加派斥候,密切關注中原隋軍動向,如今天下隋軍精銳盡皆匯聚中原,由不得半點馬虎”。
高衝認真應著,而後好奇問道:“那其二是什麼?”
“其二便是我經略巴蜀的目的”,高君雅澹澹說道。
高衝一怔,很快就反應過來,“糧草?”
高君雅微嘆一聲,“自大業七年起,關中青壯多有陣亡遼東,亦有入了驍果,滯留江都,導致關中人口凋敝,土地荒廢,唐王入關時,雖極力避免破壞秋收,但今歲關中的收成仍是極差,僅靠關中糧草,恐無以為繼”。
聽的這話,高衝心情平復,並未吃驚,只得嘆道:“天下紛亂,無可奈何。那便唯有以戰養戰了”。
高君雅聽得眉頭一挑,“說說看”。
“無非就地籌糧”,高衝直言道,“每攻取一縣一城,就盡取府庫倉廩,以充軍資,若是不夠,便只能就地徵取,或籌借、或捐輸,最直接可行的辦法便是戰而勝之,盡取敵資為己所用,除此之外,別無他法”。
見得高衝已經思慮得很全面,高君雅亦是滿意的點點頭,“你也不用太多負擔,唐王和大公子必定竭盡全力,以保軍需”。
聽的這話,高衝深表贊同,不由得很是感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