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場,所有的議員們都達成了協議,決定廢除腓力二世對於尼德蘭合法的統治權,哈布斯堡家族從此不再有尼德蘭的統治權利。
當然,保王派無論何時都是有的,有人提議可以邀請哈布斯堡家族其他的王子繼承王位。
但,新教的牧師和貴族們,則紛紛持反對態度,表示哈布斯堡家族不配再統治尼德蘭。
所以,新任總督的位置只能有兩個人選:奧蘭治親王路易和英格蘭國王愛德華。
對此,總督的人選此時卻難以抉擇。
“諸位,前任奧蘭治親王一直是尼德蘭獨立的重要支柱,新任奧蘭治親王也不例外,一直是尼德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一位貴族突兀的站立起來,大聲的喊道。
“不能,奧蘭治親王可是與南方的那群貴族們眉來眼去的,勾聯不斷,恐怕人家已經不要這個總督職位,想做腓力二世的忠誠臣子了!”
“在我看來,英格蘭的愛德華陛下才是我們尼德蘭真正的總督!”
一位傾向於英格蘭的貴族議員,也站立起來,義正言辭地反駁道。
“他信仰新教——”
又有一位議員突兀的發聲道。
“他崇尚科學——”
“他熱愛人民——”
“他反對暴政——”
“他是英格蘭及聯合王國的國王,對待臣子友善,對子民寬恕,對商業熱心,尤其是,他一直支援著尼德蘭人反抗暴君的行動,給予我們極大的支援,是尼德蘭人真正的可靠的朋友,絕對是尼德蘭獨一無二的總督人選!”
一位位貴族彷彿報數一般,一個個地好似私底下商量好了,對於愛德華陛下的特點一一說來。
奧蘭治親王太年輕了;他一直躲在德意志地區;打了敗仗;與西班牙政府勾聯不清。
而奧蘭治親王的缺點,也被一一點了出來。
湊熱鬧的人越來越多,隨著跟話的越來越多,大部分的議員們心底將奧蘭治親王與愛德華國王進行比較,一番論證之下,終於清楚,愛德華國王才是尼德蘭需要的總督。
“既然如此,那麼,我宣佈,新任總督人選為英格蘭國王愛德華陛下!”
格蘭特男爵最後一槌定音,終於將真正的總督人選給確定下來,議員才真正的安心。
坐在一旁,被特別邀請的,在尼德蘭革命時期最活躍的約翰先生,則露出了會心的笑容,然後再心疼似的摸了摸自己的口袋。
這一趟下來,已經將所有的活動經費消耗完畢了,恐怕又要指望撥款了。
1566年,三月,荷蘭、澤蘭等10多個省的代表在烏得勒支締結“烏得勒支同盟”,宣佈要聯合行動,“像一個省那樣”,並制定共同的軍事和外交政策。
五月,烏得勒支同盟的三級會議正式透過《誓絕法案》,廢黜腓力二世,宣佈脫離西班牙獨立
六月,英格蘭國王愛德華.都鐸也在盟約上簽字。
次年,格羅寧根等幾個省和地區也加入同盟。
…………
尼德蘭的南方公國以及伯國乃至於主教區,則針鋒相對,成立阿拉斯聯盟,承認腓力二世為國君,企圖從一起攻佔北尼德蘭。
而氣炸的腓力二世,則立馬從威尼斯和熱內亞借款,從而債臺高築的政府。
畢竟,在這戰爭的關鍵時刻,政府倒臺絕對是腓力二世不願看到的,也不能看到了。
當然,時間回到三月,當愛德華聽到自己被選為北尼德蘭總督時,他自己都驚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