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票,求訂閱
時間飄逝而過,一眨眼的功夫,時間已經到了1559年。
這幾年間,法國和西班牙雖然都忙著對付自己國內的加爾文派,但對外的戰爭卻沒有落下。
義大利,成為了西班牙和法國爭奪南歐霸權的犧牲品。
第一時期:1494—1504年。這一時期的核心是法國爭奪那不勒斯王國。
結果法國先後獲勝,相繼佔領米蘭和倫巴第。1500年,法西兩國勾結佔領了那不勒斯,但1503年春,法西兩國因分贓不均爆發戰爭。
1503年12月29日的加里利亞諾河畔一戰,西軍獲勝,法軍被迫放棄那不勒斯王國,使其淪為西班牙領地。
第二時期1509—1515年,1508年12月,由於威尼斯共和國借驅逐法國之機大肆擴張領土,所有反威尼斯的勢力聯合起來建立了“康佈雷同盟”成員包括西班牙、法國、羅馬教皇、“神聖羅馬帝國”),共同對威尼斯作戰。
結果以法國佔有米蘭,西班牙佔有那不勒斯。
第三時期,1521—1559年。西班牙和法國簽訂卡託康佈雷齊和約,爭奪義大利戰爭正式終結,西班牙取代法國,控制了義大利。
當然,與歷史上不同的是,這次愛德華並沒有派兵參加這場爭奪戰,所以這次條約,也沒有像歷史上那樣,犧牲英國的利益。
沒錯,歷史上瑪麗女王在世的時候,為西班牙而戰,結果喪失了英國在法國的唯一據點——加萊。
法國國王的頭銜,真的成為了虛名。
所以,這場條約的簽訂,與愛德華的關係自然不大了。
如果硬要說有關係的話,那就是一個:青銅炮隨著義大利戰爭走進了歷史舞臺。
穿插一條新聞,哈布斯堡王朝皇帝,查理五世在1558年去世。
如此,西班牙哈布斯堡家族與奧地利哈布斯堡家族正式宣告分裂。
與此同時,西班牙也傳來喜訊,愛德華的姐姐,瑪麗王后,在意外流產一次後,以四十歲高齡,為西班牙國王腓力二世產下一個王子,取名查理。
在聯合王國,愛德華的妻子,蘇格蘭女王為愛德華產下一個王子,也是不列顛王國的繼承人。
對於他的名字,愛德華可謂是思考了許多時間,最後,大筆一揮——查理。
沒錯,我們的王國的第一任繼承人為查理.都鐸。
至於為什麼取這個名字,愛德華純粹是為了好玩。
在他這一代,與西班牙斗的話,能否贏都是兩說。
既然如此,不如讓自己的兒子去鬥吧!
去與他的表哥鬥一鬥,這樣,歷史了就好玩多了。
取完名字,愛德華就暢想著,以後歷史上記載著兩大查理之爭,肯定很有趣。
正所謂好事來的時候,都是一串串的來,生孩子也湊成堆。
就在他的嫡長子出生不久,另外幾個女人也為了生了幾個私生子。
露西為他生下第二個女兒,排行老五,取名伊莎貝拉.都鐸。
露娜則為他生下第四個兒子,排行老六,取名約翰.都鐸。
艾瑪則為他生下第五個兒子,排行老七,取名喬治.都鐸。
於是,在1558年間,愛德華至此擁有了五個兒子,兩個女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