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求票,求訂閱
不管眾人的意猶未盡,埃爾維斯快步的選擇離開,因為,他沒有撒謊,他自從也是一個碼頭工人。
不過,與大家不同的是,他信仰的不是國教,也就是安立甘宗。
他信仰的是從歐洲大陸傳過來的新教——加爾文宗,如果更加準確一點的話,他信仰的是教派,日後鼎鼎大名,信仰者一律被稱作清教徒。
所謂的清教徒puritan),是指16世紀上半葉開始的宗教改革運動席捲了整個歐洲大地,德國的馬丁·路德、法國的加爾文成為改教後基督教新教的領袖。
由於英格蘭國教的專橫,宗教改革姍姍來遲,但英格蘭國教徒們還是受到了來自加爾文教義的影響,而且還很大。
1524年,英格蘭人丁道爾把新約聖經翻譯成英文,他可以說是英國的第一位清教徒。
早期清教徒希望完全按照《聖經》的原則生活,順服聖經的教導可說是他們的首要任務。
丁道爾的目標就是讓英國每位識字的人都擁有一本聖經。
歷史上,將在英國的新教徒,那些信奉加爾文教義、不滿英國國教教義的人稱為清教徒。
而由於英國的宗教迫害,大部分清教徒都逃亡到了美國,所以人們說起清教徒,一般指的就是美國的清教徒。
而歷史上,鼎鼎有名的“五月花”號船,美國移民的先驅,裡面的一百多號人,都是清教徒。
什麼是清教徒?
清教徒不僅僅是一種派別,更加是一種態度,一種傾向,一種價值觀,它是對信徒群體信仰的一種統稱。
清教徒是最為虔敬、生活最為聖潔的新教徒,他們認為“人人皆祭司,人人有召喚”。
認為每個個體可以直接與上帝交流,反對神甫集團的專橫、腐敗和繁文縟節、形式主義。
他們主張簡單、實在、上帝面前人人平等的信徒生活。
如果是這樣的話,英國後來就不會大肆打壓清教徒。
這些清教徒一直不滿意國教的改革,或者是,是不滿意改革的不徹底。
發展到最後,甚至變成了支援國家共和,反對君主制,要求教會支配國家,而非國家支配教會。
當然,如此極端的情況下,必有人不滿。
於是清教徒一分為二,溫和的長老派和獨立派。
長老派一開始與獨立派一起支援革命,之後克倫威爾不行了,就立馬與保皇派眉來眼去,走向了妥協路線。
而我們的獨立派堅定不屈,一寧可去美洲,也要支援共和。
於是,美國誕生了。
說道清教徒,就不得不說一下它的來源,加爾文宗。
這個教派在以愛德華國王的身份看來,是極其反動的。
因為它不僅拒絕國王和政府在宗教裡的干涉,還大肆鼓吹共和平等,甚至還要求用教會治理國家,讓政府從屬於教會。
更為重要的是,他竟然做到了,加爾文這個人直接將瑞士給變成了的國家。
並且,由於重視教育和重視發展經濟的緣故,瑞士發展的還不錯。
而且,這個人跟後世的老毛子很像,喜歡輸出自己的思想。
於是,有了先例,並且還實行成功後,先後就有法國胡格諾派、荷蘭乞丐派、英格蘭清教徒、蘇格蘭誓約派誕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