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著羅德尼的目光,其他三人連忙地點著頭,滿臉贊同的表情,你一句,我一句的附和道。
見此,羅德尼這才露出了笑臉,空氣中緊張的氣氛頓時消散一空,所有人都開心起來。
如此篩選的行為,在整個倫敦市都開始進行。
倫敦城內外,總共兩百六十四個百戶區,二十二個千戶區,都聽從倫敦市政府的命令,開始篩選人員,並且彙報市政府。
於是,過了不到一個星期,總共兩百八十六個優秀幹事,被集結在倫敦市政府大樓,等候著市政府最終的訊息。
而這場活動的由來,源自於我們的國王陛下,英格蘭國王,年輕的愛德華六世身上。
暴亂已被平息,整個英格蘭又開始保持著整個社會的大體安寧,戰爭在英格蘭本土已經消失。
所以,我們的國王陛下,決定開啟一項,唸叨許久的,大勢所趨的,巨大的政治改革——地方體制改革。
不在英格蘭,我們是體會不到英格蘭人對於國家的淡漠,和對於自己家鄉固執的熱愛之情。
也就是說,英格蘭的民眾,只願意理會自己所屬地區的事務,最大的範圍才剛剛抵達自己的郡。
而且,這種固執的鄉土之情,造就了一個可怕的後果,國家的凝聚力不強。
一個個郡,就好比是一個個獨立的小王國,治理和保護的,只是他們自己所在郡的人,難以容忍其他郡的人插手。
比如,肯特郡,百分之九十的紳士,來自於肯特郡本土,外地的只佔百分之十,而這其中,又有大部分都是以聯姻關係而遷徙而來。
如果用一句話來形容此時肯特郡人的心裡話,非這句話莫屬:肯特郡,是肯特人的郡。
這種分離似的,而又獨立似的傳統,對於統一是同一民族的英格蘭來說,是沒有什麼危險的。
但這種傳統如果一直保持下去的話,對於國王的中央集權是一種強大的阻礙,甚至慢慢削弱國王的權利。
而這英格蘭人的傳統習俗,最後又被帶到了北美洲,養成了美國人那種只是在意自己那一畝三分地的狹隘世界觀。
所以,在這適宜的時期,忍耐許久的國王陛下,終於開始了自己的下一步改革。
改革方法,愛德華並沒有一舉將整個英格蘭進行全面的改革。
而是學習以後的大天朝,以點到面,逐步擴充套件,這樣一來,壓力和阻力減少了不要太多,而且還比較穩妥。
於是,作為實驗點,愛德華將它選在了東英格蘭地區,剛剛鬧了一場暴亂的地區。
東英格蘭:諾福克norfok)、薩弗克郡suffok)、劍橋郡cabridgeshire)、埃塞克斯郡essex)、貝得弗德郡bedfordshire),以及赫特弗德郡。
這六個郡,基本上都受到了羅伯特.凱特起義的影響,地區有些殘破,地方勢力也遭到一絲削弱。
所以,我們的國王陛下已經做了一些準備,開始進行改變英格蘭的地方改革。
而這場改革,是需要大量人才的,可我們的國王陛下哪裡去找那麼多基層官員。
正在他迷茫的時刻,已經改革良久的倫敦就擺在他的面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