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面對愛德華突然冒出的話語,法里斯.亞歷山大很是淡定的看了一眼面前的年輕國王,一副果然不出我所料的樣子。
跟隨了亨利八世那麼多年,國王一提到沒錢,首先想到的是徵稅,他已經習慣了。
在英格蘭,國王沒錢了,只能向議會提議徵稅,而議會也根據國王的情況,也會適時的同意。
而這時候,你要注意,議會開放的徵稅是一次性的,也就是說,徵完這次稅後,國王就沒有權利再進行徵稅。
所以,目前愛德華能夠得到的收入,一部分是王室的田產,以及國王專屬稅——關稅,再加上宗教改革後,收歸王室法庭的什一稅。
可以說,這個時候的商人除了關稅外,平常時分是不需要繳稅的,更沒有農業稅了。
而要是國王沒錢了怎麼辦?一種是強攤,還有一種是求救於議會。
強攤,顧名思義就是國王強行向那些商人和有錢的貴族們貸款。
這樣借給國王錢後,你就做好一去不復返的準備吧!你還別以為國王會還給你,當然大部分財政寬裕的時候國王會還給你的。
但是,如果國王實在沒錢了,還不起了貸款,這該怎麼辦?
這個時候,國王掌控議會的好處就來了。比如亨利八世,他常年進行戰爭,宗教改革的收入都不夠他打仗的,而且還欠了大批的貸款。
這個時候,亨利八世就讓議會開會,透過決議,將國王欠的債款取消一部分,而這通常就是欠款的大部分。
這就很賴皮了,議會透過這個決議,這就代表著國家以法律的形式為國王取消了大部分貸款。
第二種就是召開下議會,讓議員們透過決議,同意國王徵稅,以補償金的名義允許國王徵收一次稅。
補償金包括十稅一和十五稅一。
十稅一和十五稅一,原先是徵收城市以及農村房產和田產的稅率,徵收城市有產者不動產價值的十分之一,以及農村有田者土地價值的十五分之一。
到了亨利八世這裡,這點錢還不夠他塞牙縫的,於是在他的要求下,補助金的收稅範圍不斷擴大。
到了愛德華這裡,除了傳統的十五稅一和十稅一外,徵收稅款的還包括城市和農村中的商品、農產品、生產生活設施、牲畜、租金、年金、日用品、薪俸等等,基本上跟錢粘邊的,都屬於他的徵稅範圍之內。
而徵一次稅後,如果稅收額度不夠國王償還的貸款,那麼,還會繼續徵收第二次。
如果這些稅收還不夠的話,國王就會經議會的批准,徵收新的稅種,比如人頭稅等。
但是,如果國王想繞開議會來徵取稅收的話,會招來全國人民的反對,從而以失敗告終。
比如,亨利八世在1525年和1546兩次準備繞開議會,直接自己徵收賦稅,結果被全國人民反對而失敗。
而如果愛德華直接召開議會來徵稅,這就代表著愛德華承認議會的稅收權,議會一般情況下,就會批准的。
而後來的查理一世就是沒錢鎮壓蘇格蘭叛亂,而又不同意議會的條件,結果自己徵稅,從而導致全國紳士集團以及貴族市民們的一致反對,這就是英國革命的導火索的由來。
“陛下,這個方法是可行的,可以緩解中央的財政缺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