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小威爾的支援,老威爾很是高興,但是他的妻子臉色卻有些難看了。
“蘇維爾,什麼時候動身?”蘇維爾的母親一臉關心的問到,臉上的皺紋似乎又多了一些。
“三天後,我和克勒魯,威爾遜一起去!”
“哈哈,蘇維爾,爭取當個大官,以後我們史密斯家族也是上流人物了!”
老威爾似乎想到什麼妙處,再也控制不住的笑了出來。
一場晚餐,就在這樣愉快的氣氛中結束了。
三天後,蘇維爾與克勒魯,威爾遜,三人一起租了一輛馬車,開始了長途跋涉了。
一百四十多公里,大約九十英里,三人坐了三天,終於,在三月十九號那天來到了倫敦。
“三位先生,倫敦到了!”馬車伕是一個三十歲的男子,聲音很是洪亮。
聽到聲音,三人急忙掀開馬車車簾,懷著好奇的目光掃射著。
馬車前方是一條擁擠的大河——泰晤士河,它是倫敦城主要的交通動脈。皇家平底駁船、大貨船和民眾的小舟在河上穿梭不絕,往來如織,將寬敞的河流瞬間變成了財富的彙集動脈。
陸上的行人要穿越泰晤士河,必須經過倫敦橋,而如同蘇維爾一行人這樣的馬車也在排隊等候著,長長的等候隊伍不急不躁的慢慢等候。
當然,在這裡等待的都是普通人,而有錢人早就已經搭乘渡船過河。
倫敦橋約建於12世紀末,20個石拱托起的橋面上建有兩排房舍,只為行人和車輛留下一條狹窄的通道。
而在離泰晤士河不遠的地方,蘇維爾看到一處叫魯德門東邊,一座小山頂上,屹立著古老的聖保羅大教堂。
三人看著這如同群星拱衛的大教堂,頓時低頭做出祈禱狀。
過了好一會,三人的馬車才緩緩地透過倫敦橋。
馬車終於在一處地方停了下來,不過令他們驚奇地是,這裡不是馬車行,而是一處類似客棧區的地方。
這裡的地面不僅很乾淨,而且沒有一點垃圾,與諾維奇很不一樣。
而更令他們驚訝的是,路邊竟然有一些身穿制度的人拿著掃帚隨時打掃著落入地面的垃圾。
在這片比較奇異的地方,分佈著幾十家木製的雙層客棧,雖然每家客棧表面上看起來像是新建的一般,但是人來人往的,很是熱鬧。
這個地方就是威廉市長特意買的一處地,從而建成了倫敦一處客棧區。
他雖然對於愛德華的意思不是怎麼明白,但是秉承著國王陛下做的都是對的原則。
他忍痛的從本來拮据的財政中劃出兩百英鎊,派人建了十幾座簡陋的兩層客棧,再找一些閒散的失業人群,倫敦有名的客棧區就出來了。
當他做好虧本的準備的時候,誰知道,從外地而來的人絡繹不絕開始入住,很快,十幾間客棧開始供不應求,不到一個星期,他就收回了成本。
正當他高興地開始準備修建客棧的時候,那些倫敦的商人早就聞到了這個商機,開始在旁邊大肆修建客棧,將原先的客棧入擴大了一倍。
蘇維爾三人看著前方人來人往,熱鬧嘈雜的客棧,三人不由得用眼神互相看了看,隨即一起找了一家走了進去。
喜歡我的大不列顛帝國請大家收藏:()我的大不列顛帝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