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至,情之所動,手不能止,每一滴濺起的血紅熔漿,每一朵噴湧而起的火光,都讓秦淮腦回到那個山海破碎的時代。
三千五百萬死者,在這一段時期,長眠在這片土地。
他們有的尚在懷孕,他們有的還在母親的肚子裡,他們有的垂垂老矣,本想頤養年。
結果。
上飛的是轟炸機,地上衝過來的是慘無壤的劊子手。
歷史二字。
永不能忘。
你們一直試圖扭曲歷史,那麼我就提醒你們。
這是秦淮身為中國人,身為藝術家,不容推卸的責任。
他要用一件、兩件、三件的作品,告訴全世界:真實的歷史無法被扭曲。
……
炙熱的水霧繚繞著秦淮,那是眼淚掉落熔漿中,霧化而成。
秦淮第一次在創作時淚流滿面。
一顆一顆的淚珠打在熔漿上,與秦淮一起參與創作。
過了片刻。
銅液戛然而止,容器中的滾紅已經見底了。
秦淮轉身拿起另一個盛具,一鼓作氣的創作者。
半個時的澆築,桌上的模具,已經鋪滿了紅色岩漿,鮮紅死血。
往源頭看,能看到斑駁陸離的淚痕,隨著熔漿緩緩的,還有一份咬牙切齒淤積的情緒。
屈辱的情緒沒有爆發。
可卻比爆發更動人心魄。
沉默。
無言。
悄然寂靜。
只有霧氣繚繞。
秦淮喘不開氣,心中憋悶,靠在木椅上憩,沉重到腦海中一片空白。
用心的創作,往往是心力交瘁的。
何況秦淮創作的,不是隻言片語,他想要表達的東西,是三千五百萬位受難者的暗無日,是九百六十萬平方公里的血流漂櫓,少表述一句,都會心中有愧!
……
第二。
秦淮早起。
將自己鎖在工作廳內,心翼翼的打磨著這件心血之作。
每一次打磨,秦淮都要在心中衡量許久,該從哪一個角度切入,該打磨掉多少稜角,該如何才能彰顯主題?
秦淮不願意錯。生怕有任何一個細節的瑕疵。
在不斷的糾結、計算、反反覆覆中,秦淮的創作進展極慢,同時,也極其勞累。
每晚上哄兩萌娃睡覺的任務,只能交給了商雅。
商雅對秦淮的疲憊看在眼裡,疼在心裡,但又無能為力。
只能希望秦淮一次性成功完成這件作品。
……
第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