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際上。
因為西方對秦始皇兵馬俑的好奇心十分強烈,所以宣傳效果非常顯著,前往梵蒂岡國家博物館的遊客幾乎八成都會到兵馬俑木雕群看一看。
短短一個月時間,梵蒂岡就收回了成本。
當然,能賺錢是他們的本事,秦淮沒有那份資源與能力跑到歐洲建一個梵蒂岡國家博物館級別的展廳。
所以。
三千多萬其實已經夠了。而且只借展兩個月,以後想借,必須繼續出錢。
何況。
梵蒂岡的宣傳也讓西方雕塑界瞭解到了什麼叫豔然璀璨的東方木雕藝術。
這才是重中之重!
只不過讓秦淮不甚滿意的是,秦始皇兵馬俑木雕群傳遞的中華家文化不夠多。
當然了,能以重量級作品的身份,邁出第一步,也是殊為不易了。
要知道,在以往的幾十年間,重量級作品都是戰亂時期被搶走的那些頂尖古董。
主動向外傳遞文化的超級藝術品,並不多見。
秦淮屬於開先河了。
第三件事情呢,就是道安將護身符寄回來了。
秦淮第一感覺就是舒服,強迫症意義上的舒服。
曲線舒服。
花絲舒服。
哪怕是其中任意一枚鏤孔,都叫他感覺到舒服。
潔白的銀質金屬,以繁複的拉絲工藝,拉成髮絲一般細,爾後經由一雙靈巧的雙手,採用掐、填、攢、焊、堆、壘、編、織等技藝,勾勒成一輪銀光璀璨的滿月。
銀絲與銀絲間形成的鏤孔,層層疊疊鋪開,整整齊齊,如閱兵時看到的整齊劃一的軍隊。
粗看。
宛如柔軟的銀色細沙聚整合一輪明月,粗中有細,蘊含乾坤。
細看。
則讓人目眩神迷,好像每一根銀絲,都是一位絕世佳人曼妙的凝固。
滿月之上。
鑲嵌著秦淮的玉雕:青玉龍、羊脂鳳。
取龍鳳呈祥寓意。
玉雕與銀花絲相映成趣,簡直絕配。
其實這就是古代極為貴重的一項技藝——金鑲玉。
俗話,有眼不識金鑲玉。金鑲玉工藝,可謂是一種精美到極致的藝術。
古代皇帽上的黃金紗,就是用黃金拉絲編織而成,至於寶石,則採用金鑲玉工藝。
鳳冠霞帔上涉及金銀的部分,都不會直接用金銀鍛造,而是採用金銀拉絲工藝,繁複的細銀絲整齊鋪出圖案,嘔心瀝血中,盡顯尊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