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位老先生早已熟知林老先生撿到極品沉香的故事,但秦淮並不知道。
故而林老先生實際上是專門講述給秦淮聽。
“十八年前……”
林老先生一開口便是十八年前。
彷彿翻開了一篇藏在泛黃書頁中的陳年故事。
“那個年代的沉香並未炒上天價,那個年代,也有很多人騎著小車到鄉下收舊物,爾後一夜暴富。
我不愛收舊古董,唯獨愛沉香。當時手上的錢財充沛,於是經常往沉香交易集散地跑。”
林老爺子回憶當年場景,依稀記得是僱人開柴油拖拉機,在鄉間路上仰起黑煙黃土混合的煙霧。
“一般而言,沉香到了這些集散地會被加工、分裝,爾後才流通到全國各大城市的沉香店或文玩店。
不過在沉香交易集散地混熟了後,我就直接到夏農家裡收貨,一來二去,那片鄉鄰都認識我了。
某天,我跑到老清潭村中一戶姓陳的人家做客……”
說到這裡,林老爺子的情緒不由自主的激動了些許。
秦淮知道,重點戲來了。
不過做客就能撿到漏?
一般來說,這種級別的陳年香木,主人都會藏在不可輕易示人的隱蔽處,想撿漏十分困難。
除非主人沒認出來極品沉香,或者把沉香當做搗糠的木棍?
秦淮隨便猜想了兩種可能,但覺得不甚靠譜,遂認真聽林老先生講述。
“坐了十幾分鍾,我出門離開。
偶然抬頭一瞥!發現他們家老宅大門的門額木竟然放著一根幽黑髮亮、結油很足的陳年老香木!”
林老先生望著秦淮,表情中盡是詢問——你知道那種激動亢奮的心情嗎?
林老先生盯緊秦淮,希望從秦淮臉上找到驚歎。
然而秦淮只是眼簾微動。
林老先生說的經歷還真是十幾年前的真實寫照。
舊時人們建住宅,往往有在門額上放一些銅錢金粉,以祈求財運亨通的傳統。
墊一根沉香,說明陳家祖上乃是大戶人家。
至於夏農打眼,也是很常見的事情。
並不是說身為夏農就一定會認出頂尖的沉香。
畢竟中華家早在唐朝時期,玩香便發展到了巔峰。
唐宋下來一千多年,中華本土的頂尖沉香都被消耗殆盡了。
近幾十年,夏農們往往見不到品質的沉香。
而夏農之所以厲害,多半是經驗豐富。
對於沒有經驗的夏農而言,打眼十分正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