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淮頷首答應。
一則是國寶無價。
二則是……高岡一田立一個如此囂張的旗幟,不折斷它怎麼行呢?
這三百年的閉關鎖國導致中華家有很多東西都落下了。
但暫時落下,不代表已經死絕。
相反,最適合它們生長的土壤永遠是我萬里神州,只有在中華家本土,種子才能長成參天大樹,在其它地域,都只能是‘橘生淮南則為橘,生於淮北則為枳’。
眾所周知,白居易是對東瀛古文學影響最深淵的一位詩人。
但白居易寫詩的主張是: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
他最看重的是自己的諷諭詩,如《秦中吟》和《新樂府》等名篇。
不過,白居易的精髓並未被平安時代的東瀛吸收。
相反,倒是白居易仕途黯淡,心如死灰後寫的傷春尋道、偏安一隅的詩集備受推崇。
不難看出,東瀛學中華家,也不過是學了一星半點。
他們在文化上的學習如此,在其它華夏習俗、禮儀方面的學習,其實同樣只學到片面。
這是從根源上就已經決定了的事情——地理位置影響人文藝術發展。
因地理位置的束縛,東瀛永遠欣賞不了‘爾來四萬八千歲,不與秦塞通人煙’的李太白,也欣賞不來‘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蘇東坡。
因為他們沒有難於上青天的蜀道和‘一夫當關萬夫莫開’的秦川,也沒有天上奔湧而下的長江黃河。
所以中華家真正的精髓,東瀛別說學不了,要想理解都很困難。
不是說不讓你學,但學了,請不要狼子野心以正統自居。
但東瀛卻偏偏喜歡以自居正統。究竟學到了多少心裡沒點數嗎?
秦淮指腹抵住眉心,微微揉了揉。
他可不是什麼隱士,傳承千年技藝的同時,他也要為傳統技藝正名,守中華家萬世明光。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既然高岡銅藝當家人挑釁。
那好。
去便是了。
“麻煩秦淮走這一趟了,這兩天我會幫你把證件辦好。”
對於秦淮,須老先生無比放心,總覺得把事情交給秦淮,一切都穩穩當當的。
“行。秦淮能夠答應,老頭子我放心多了。”
須老先生如釋重負,悠閒的抿了一口茶,眼光四處打量。
秦淮客廳的佈置真有水準,四周是色彩明亮的山水屏風,層次感疊加連綿。身後懸掛一幅字,旁邊是可以自由旋轉觀賞的仙境玉雕。
品味獨到風雅,底蘊綿遠。
坐了一段時間,須老先生起身離開。
秦淮送到門口。
“我家小哥哥剛回來就要繼續奔波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