紀錄片的開場是一群溫柔大氣的紫禁城文物修復師正專注於手上的工藝。
他們有的在修理瓷器,有的在修理書畫,有的在修理木器,有的在修煉鐘錶,一門門手藝次第切換。
曾經只有勾心鬥角,鮮血眼淚的紫禁城,變成了日常瑣碎,古物匠心的背景,為紀錄片的畫風增添了一抹厚重。
影片不長,僅五十分鐘。
開篇是書畫修復,修復的是乾隆皇帝的萬壽屏,屏風一共三十六扇,修復工作持續了五個月。
文物修復小組的修復師拿工具將發黴的屏風擦拭乾淨,屏面緩緩恢復金光閃閃的原貌。
充滿磁性的旁白聲介紹著萬壽屏的具體資訊,修復時需要注意的問題,
簡單輕鬆的科普中,文物修復工作變得頗有意趣。
而每一個文物修復師身上流露出的雲淡風輕,歲月靜好氣質也展露無疑。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讓觀眾嘴角情不自禁就翹了起來。
紀錄片的第六分鐘,秦淮和王師傅出場了。
伴隨著悅耳的叮叮敲擊聲,王師傅語氣溫柔的介紹銅鍍金鄉村水法鍾。
而影片內,鐘錶的齒輪都在緩緩轉動,恍惚間有一種旋轉木馬在走動的浪漫感。
氣氛一瞬間變得精緻了起來。
爾後,秦淮的側臉在鏡頭前出現。
旁白隨即介紹秦淮:“王師傅的水法鍾修了三個月,在最後的零件上遇到了難題。
王師傅說,零件雕刻的難度非常高,沒有具體的尺寸,必須靠直覺雕刻細節。
但水法鍾是精密機械,有幾千個細節,每一個細節都必須照顧到。
很少能找到雕刻師。
秦淮本是單院長的朋友,在遊覽時無意間誤入鐘錶修復室,也許是命中註定讓這棟鐘錶重新走動……
秦淮僅用一天就完成了雕刻。”
……
哇。
一邊聽著旁白,一邊看著秦淮帥氣而盛滿氣質的側臉。
觀看紀錄片的觀眾情不自禁發出慨嘆。
這一幕畫面中,精緻的鐘表在表演,王師傅,秦淮交相出現,一旦出現,畫風就被點亮了,彷彿整個螢幕都在冒泡泡,看得觀眾們心花怒放。
“咦……怎麼突然鏡頭畫面陡然一變?”
不慌,繼續往後看!
觀眾們修青銅器也挺有意思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