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句話已經廣為流傳,你就從了吧。”
江然勾了勾嘴角。
以秦淮的影響力,確實足以與蘇杭城平分秋色,甚至有過之而無不及了。
蘇杭城雖說能工巧匠不少,但是出類拔萃、創意新奇的大師寥寥無幾。
哪怕創意新奇的大師,也只是幾年才出一件頂級精品。
毫不客氣的說,蘇杭城這十年來完全沒引領過潮流,只是在吃老本。
而秦淮呢?
先是還原、改良平面減地法,再出版玉器研究筆記,提出了多項新奇的理論。
同時,每一件作品都在力求超越自己,每一件作品都走在創新的前沿,前前後後已經引領了足足三次玉雕潮流!
每一次作品面世,都能迎來一次影響力暴漲,故而截止目前為止,秦核舟已經變成頂尖玉雕創意的代名詞了。
……
“總覺得有些過分囂張了。”
秦淮覺得一個人敵一座城這種話,總有些莫名其妙的羞恥。
秦淮喜歡被人誇獎不假,但秦淮一向以作品說話,而且老先生們誇讚也是誇讚作品,秦淮聽得蠻有成就感,心態非常膨脹。
但直接誇秦淮本人的話,秦淮沒辦法坦然接受。
“你想低調都不行啊。我還聽說玉雕界出了一個新的褒義詞,叫做‘秦核舟式作品‘。
意思呢,就是兼具頂尖創意和頂尖技巧的作品,現在玉雕工匠們都以做出‘秦核舟式作品’為榮。”
趙道元冷不丁的來了一句。
秦核舟式作品這個詞的出現說明秦淮已經受到了業內一致的推崇。
畢竟只有奆佬才配享受這類稱號,比如‘歐·亨利式結局’。
秦淮狐疑的看著趙道元,懵逼兼茫然:“我怎麼沒聽說過還有這種褒義詞?”
“你深居簡出,能聽說過才見鬼了呢。”
“我們在場所有人都聽過不下十遍了,惟獨你這個當事人兩耳不聞窗外事。”
李運、江然、道安瞥了秦淮一眼。
秦淮家裡的網可能是上個世紀的!
秦淮窘迫的笑笑,連忙轉移話題。
於是幾人在展廳內慢慢踱步,從日常瑣事,聊到傳統手藝合作的事情。
討論中,隨著矛盾與問題的不斷出現,道安和李運的熱情都被澆滅了不少。
景德鎮的瓷器早已享譽全球,形成了工藝體系,而銀花絲傳承一千七百年,用銀花絲技藝焊接出來的作品,也自成一派。
它們其中的一個單獨拿出來,皆是光芒璀璨,美輪美奐。
正因為兩者都過分細膩驚豔使得一山不容二虎,故而真要合作的話,兩者的光芒互相傾軋,可能會導致作品的觀感大打折扣。
“磨合不易,有機結合更難。”
道安和李運眉頭緊鎖,苦惱的慨嘆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