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怕你再厲害,也沒人會誇你,反到會覺得你腦子有病。..
你讓後人怎麼辨別?怎麼研究?
故而,創造意識很強的秦淮才會一再拒絕唐館長。
不是他不願意幫忙,而是……這份工作對他來說不適合。
沉默。
良久的沉默。
唐館長心很累:
“秦先生,難道你忍心看著博物院幾十萬件文物明珠蒙塵?”
“唐館長,文物是死的。我們要文物的目的是為了要讓它傳播文化,對吧?
如果文物就是為了保留一個物品放在那兒,那它沒有什麼價值。
只要能傳播文化,修不修復其實不重要了,斷臂維納斯不是挺好的嗎?”
秦淮嚴肅的回應道,這番話很有心機。
魯迅曾在《無聲的中國》中寫到:
‘中國人的性情是總喜歡調和折中,譬如你說這屋子太暗,須在這裡開一個窗。大家一定不允許的。
但如果你主張拆掉屋頂,他們就來調和,願意開窗了。’
秦淮就是如此,他主張不修復,相當於要把屋頂拆掉。
唐館長肯定會選擇‘開個窗好了’。
果不其然,唐館長正如秦淮預料一般,語氣有些急促:
“唉,秦先生……不如我們退而求其次?”
聞言,秦淮嘴角微微揚起,故作不知:“怎麼個退而求其次法?”
“我讓負責人挑幾件有重要意義的玉器,讓秦先生修復出圖紙,再仿造,把仿造品用來展覽,如何?
秦先生應該知道,最近送到米國展覽的那幾件兵馬俑真品,被遊客掰斷了手指這件事罷?”
唐館長面露痛惜之色,語氣中夾雜著深深的扼腕。
近年來,國家一直在向國外輸出中華的文化,中華文化的影響力與日俱增。
可惜……也許是國際地位不夠,肌肉不大,故而文物受到的待遇相對來說,很差勁。
這次竟然出現了兵馬俑文物被掰手指的事情!
簡直是……咬牙切齒!
“我不知道唉……”
秦淮詫異的挑了挑眉,兵馬俑送到國外展覽被折斷了手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