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害怕秦淮站在被被萬人追捧的高度,便開始自信無所不能,甚至把自己當做神……”
閻老先生說出了心中的擔憂。
有太多的傑出人才曾經散發出奪目的光芒,最終泯然眾人矣。
閻老先生曾遇到過數以千計的藝術學者,無論是國外還是國內,無論是亞洲學者還是歐洲學者,有天賦卻止於天賦的學者一抓一大把。
他們有天賦,卻不願努力磨練自己的技藝或探討更深入的話題。
而是為自己的天賦沾沾自喜,把自己對生活和世界僅存的那麼一點點敏感揮霍殆盡。
他們都算天賦異稟,但也止步於天賦異稟而已!
隕落見得多了,閻老先生便情不自禁擔憂秦淮。
因為秦淮尤其特殊,是閻老先生活了八十年遇見的天賦最好、年紀最小、成就最恐怖的一位。
他真怕這樣一枚明珠綻放了一段時間的光芒,便乍然熄滅了。
畢竟秦淮躥升的速度簡直可以用驚心動魄來形容。
回顧秦淮崛起的歷程,從核舟到青玉夔龍紋茶具,從三千萬到一億兩千萬,短短半年,秦淮拿到了一位頂尖藝術家要用一生才能摘得的榮耀。
這種成績,放在任何一位圈內人士身上,心態都會膨脹爆炸。
何況是秦淮這位二十二歲的年輕人?
所以閻老先生特別擔憂,他怕將自己推成權威,自封為神。
這是最可怕的,一旦有了這種心魔,秦淮的藝術成就便止步於此了。
慶幸的是,秦淮不負他所望,並沒有為盛名所累!
“當然我的擔心是多餘的,秦淮心態平和,越發成熟了。”
閻老先生轉動樹化玉雕刻,把他所看到的雕刻缺陷一處處找出來,指給眾位老友看。
“你們看,其實這件作品的瑕疵不少!
這很正常,玉料的顏色漸變複雜到難以預測,根本不能在雕刻前做好準備。
哪怕秦淮隨機應變能力高,臨時變更設計,也來不及的。
因為這是一件統一整體的作品,牽一髮而動。
遇到不對,微調一下,而下一處就必須隨之改變,再下一處,也要根據前面的微調做出改變。
如此好似推倒多米諾骨牌一般,不得不處處修改,最終,整件作品面目全非。
如果是心態膨脹的秦淮,這些顯眼的缺點一定無法容忍。畢竟作為業內權威,怎麼能容忍一件作品上有三十多處敗筆呢?”
閻老先生一處處指出來,有些刀痕,切割到玉料中,突然轉了一個方向,或者乾脆放棄,另起一刀,敗筆形成一個缺口,粗看以為是山石的皸裂。
“原來這些是敗筆?”
林迢大師和陸老先生悻悻的面面相覷。
他們還真沒發覺!
因為秦淮用線雕技藝還原了失傳三百年的平面減地法。
後來,又完善了平面減地法。
兩樁成就,讓他們只能仰望。
故而在不知不覺中,他們就把秦淮推上了權威的寶座。
在欣賞這件作品上,他們不是沒有看到這些敗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