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是裝飾物的線條質感,還是桌椅的平面質感,都簡單中蘊含優雅,符合美學理念。
至於桌椅的擺放,則是疏密得間,望來賞心悅目。
工作人員還在佈置一些小細節,以確保博覽會不出任何差錯。
後方燈光師,攝影師嚴陣以待,要將今天的盛景完美記錄,然後存入資料庫中,留作以後當資料用。
至此,離‘中華工藝美術博覽會’的開幕還有一個半小時!
——氣氛出奇的隆重。
來自五湖四海的工匠皆盛裝出席,或是唐裝,或是青布麻衣,或是西裝,在會展中心互相攀談。
秦淮走到會展廳的中間位置,然後遇到了熟人:
德高望重閻老先生,書畫大師須老先生,用榫卯結構造出故宮天壇的杜瑞麟。
還有趙綸,須裴,須景,李百尺都在。
秦淮走近前打了聲招呼,爾後便被老先生們留住攀談。
在趙道元驚訝錯愕的目光中,秦淮以一種肉眼可見的速度完美融入老先生們的‘王者分段’,畫風沒有半點違和。
——若要手捧一個泡著枸杞的保溫杯就更像了。
“來來來,認識一下,金陵市聲名鵲起的秦核舟。”
閻老先生把秦淮推到‘聚光燈’下。
來自其它些地區來的老先生好奇的打量著秦淮,有些點點頭就算相識相交,有些則上來握手,秦淮一一應付了。
不過其中有兩位特別熱情。
“我來自景德·鎮的一個小燒瓷匠,名叫李運……”
李老先生握緊秦淮的手抖了抖。
“秦老弟,有沒有想過要和我們燒瓷的合作?瓷玉結合,天造地設。”
燒瓷巨匠李運盛情邀請秦淮。
瓷美在質感,玉美在溫潤,兩者結合,有時候會得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然而還不等秦淮張口,另一位頗為文藝的四十餘歲少婦走到秦淮面前:
“在我看來,銀花絲和玉器才是天造地設的一對。瓷器花裡胡哨,色彩明亮,與玉器溫潤自賞的品性不符。”
說罷,她笑意盈盈的望著秦淮。
“秦先生你好,我是霧都的銀花絲傳人,道安。”
——道安,霧都銀花絲製作技藝國家級非遺傳承人,也是全國唯一一位能掌握霧都銀花絲技術三十道工序的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