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秦淮沉思了片刻,繼而開口:
“我們不如換一個全新的思路來處理趙武靈王胡服騎射。
可以把雕刻場景放眼於兩軍交戰,趙武靈王軍隊整齊,士氣高漲,而敵軍丟盔棄甲、草木皆兵。
以趙國完勝,趙武靈王勒馬指揮追擊潰軍入核雕,豈不是更直觀的表現出了趙武靈王勇於改革,北掠中山、吞胡地的霸道氣概嗎?”
秦淮最後一字落下,展廳內鴉雀無聲。
驚了。
最後這一個創意,宛如天才手筆。
“啪啪啪”
閻老先生率先鼓掌,隨後掌聲一片,匯聚成雷鳴。
無論是核雕師,還是遊客,亦或是藏家,都能直觀的從秦淮的分析中,感受到一種深刻。
“好一個胡服騎射!”
在閻老先生看來,秦淮的第三個設想,真的是靈光燁燁。
有高度,有深度!
放眼戰場,描繪敵軍潰敗,趙武靈王的部下乘勝追擊,秦淮的藝術提煉,準確的把握住了趙武靈王的性格特徵,又以小見大的點出了趙武靈王的戎馬一生。
只此一個場景,一位睥睨諸國,冒舉國之大諱,放手改革的君王躍然紙上。
這比一枚簡單的肖像核雕,都要來得驚心動魄、氣勢磅礴。
核雕的可玩性,可感悟性,可收藏性,都因此更上一層樓。
光憑設想,這作品便有了名作的水準。
如果讓秦淮親自執刀雕刻,十拿九穩是一件宗師級鉅作。
閻老先生不無慨嘆。
雕刻千鯉時,秦淮鋒芒畢露,多處出現妙趣橫生的筆觸。靠著天賦與自信行刀,狀態還不穩定。
從千鯉看來,秦淮是不掩飾半點鋒芒的半步宗師。
而雕刻仿明核舟時,秦淮已經開始收束本身風格,潛藏隱忍。
在那一枚核舟上,秦淮的個人風格消失不見,取而代之的事一種荒誕離奇的藝術視角,以及開創性的核雕技法。
兩枚核舟前後僅相隔十天,秦淮的進步之快……竟有些令人目眩神迷。
而今天,閻老先生看到的是秦淮全新的一面:才氣——透過閱讀與思考凝聚的才氣。
從秦淮的即興點評就可以知道,秦淮愛讀書,而且秦淮不僅僅是讀書,還勤奮思考,甚至能舉一反三,把書讀厚。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