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論上來講,一個正常人的精神力被量化之後就是一點,索隆如今擁有三點精神力,但這並不是上限,因為在擴張識海的同時也消耗有精神力。
喝下一瓶冥思藥劑,又燃起一片死魂草,很快,識海中便又多出來一點精神力。
“四點精神力!”
索隆感慨道:“亞蘇之水的效用真是霸道,居然只差一點就能成為二級學徒!”
望著識海里的四點精神力,索隆眼神中有著凌厲的光芒,這種光芒類似於久居高位者的目光,但卻是施法者精神力凝聚,顯露在外的異像。
根據《神秘之旅》的記載,凝聚一點精神力代表著成為一級巫師學徒,五點成為二級巫師學徒,當精神力達到九點,就已經成為三級學徒,可以著手準備法術模型。
九點是一個坎,突破十點精神力就是正式巫師的層次!
掏出從黑衣人手裡得來的水晶球,索隆一指點在上面,有兩道白光順著手指從水晶球裡竄出來,化作無數的字元和圖畫在腦袋裡化開,索隆只覺得腦袋嗡嗡作響,連忙收回手指,沒了媒介,這些字元和圖畫的傳輸也就中斷。
“果然是法術模型!”摩挲著手裡的水晶球,索隆滿臉欣喜。
四種施法者中,巫師是從法師中演化而來的,兩者施展的都是法術,但法師的核心是魔法咒語,巫師的核心卻是法術模型。
法術與法術模型不同,法術單純就是一段咒語,最多新增一些手勢,透過語調的高低和精神力起伏變化來調動能量匯聚。
法術模型是巫師透過分析法術施展過程中的能量連結,匯聚,釋放的過程和排序,反推出來的模型。
兩者在能量性質上區別不大,但威力和施展難度卻有著天壤之別。
法術只要準確的唸誦出咒語就能施展出來。
有天賦的,聰明的法師只需要小半天就能掌握,就算真有那極個別天資愚笨的,只要辛苦記憶,最多半個月也能掌握,法師的門檻相對較低。
法術模型卻不一樣。
法術模型有最低的精神力要求,更涉及到許多基本知識,基礎知識儲備不足,就算有法術模型,你也看不懂。
索隆現在就是這樣,精神力已經達標,但基礎知識匱乏,因此連線收水晶球內儲存的法術模型都做不到。
打一個最簡單的比方吧!
這就像是機器人,巫師的精神力相當於電源,法術咒語相當於一臺還沒拆包裝,嶄新的機器人。
法師只要拆開包裝,把電風扇掏出來,按照說明書插上電源,按下開關,操作正確,不犯溼手觸電等最簡單的忌諱,機器人能夠成功通電運轉,這就算一個法術的施展成功,在法師來講,就等於是掌握了這條咒語。
法術模型卻不一樣,法術模型等於是給你一本機器人制造圖紙,圖紙上記載著各個零件的尺寸,手腳比例,包括內建計算機,模擬外殼等等。
巫師需要按照製造圖紙手工打造一個機器人出來,精神力不僅是電源,還相當於萬能的橡皮泥,可以捏出計算機,可以捏出面板,但這個過程中需要涉及到的計算機控制系統執行,面板材料,骨架材料與構造,電路執行等等這些就是基礎知識。
沒有基礎知識打底,頂天弄出一個空殼模型,根本就不會通電運轉。
法師和巫師的區別是使用者和製造者的區別,法師只能按照法術咒語來輸出威力,巫師卻能調整法術內在,更改材料線路,任意調大調小功率,甚至把自己變成機器人。
巫師學徒只能選擇一樣法術模型,作為未來晉升正式巫師時自身的天賦巫術。
無論是鋒矢術還是力場護盾,作為巫師的天賦,都不算是好的選擇,這兩個法術模型存在的價值,更大的意義是讓巫師學徒用來練手,好為成為正式巫師做準備。
施法者沒有凝聚精神力的時候,連啟用法術模型都不能,而沒有基礎知識,也根本看不懂法術模型,好在法術模型是法術演化而來,在法術模型最前面,通常都記載著正確的法術咒語。
唸誦了幾遍法術咒語,索隆拿過羊皮紙將鋒矢術和力場護盾的咒語抄下來,雖然只是法術咒語,但因為涉及到音節的轉換,停頓,和高低音配合,需要大量的註釋,全部抄下來,兩條咒語足足用了四張羊皮紙,這要是換成法術模型,每一條恐怕都要英漢詞典那麼厚一本來記載才行。
抄好的咒語看起來有些像曲譜,唸誦起來十分的拗口,索隆唸了十幾遍還念不順暢,無奈之下只能施展出殺手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