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明曙光,映照平渡河水,碧波盪漾泛粼光。
河上小舟,行駛在河面上,一葉小舟渡兩岸。
告別小漁村眾人後,凌浪涯和許稜便乘著漁舟,一路順流而下,尋覓紀天和老張的足跡。
之所以選擇水路而不是陸路,也是兩人經過商討後決定的。
小漁村並不富裕,雖然村民家中也會有一兩匹牛或驢,但大多數是用作運輸魚類貨物等用,不然就沒辦法進行販魚謀生。
至於小舟漁船,幾乎是家家戶戶都有那麼一兩艘,畢竟這是謀生的重要工具。因此,兩人便決定挑一艘許稜常用的小漁舟,由許稜來駕駛送凌浪涯去尋人。
許稜乃是土生土長的漁家漢子,不僅深諳水性,而且駕舟平穩,堪稱是如履平地。
凌浪涯獨自坐在輕舟船頭,偶爾也會跟許稜學習如何駕馭,有時候還會親自動手,倒也覺得頗為有趣。
根據凌浪涯的講述後,熟悉平渡州府境況的許稜,大概猜出凌浪涯上船在何處,而紀天等人又是在何方上岸。
那是一個叫做小島灣的地方,其上確實有十多戶人家的小村莊。這個村莊和小漁莊不一樣,小漁村村民以捕魚為生,甚少渡人,而小島灣村則以渡船為生,甚少捕魚。
當時,凌浪涯一路逆流而上,途中多次動用玄氣一路飛奔,也經過了兩天兩夜才到了小漁村。
如今按照許稜劃舟的速度,哪怕是順流而下,恐怕也得經過四五天才能抵達小島灣村,再劃到對岸去尋找紀天等人。
一來一往,耗費了將近十日光景,凌浪涯也不知道紀天是否還在那裡等著他們,不過他相信,就算紀天他們不在,也肯定會留下一些訊息或痕跡的。
凌浪涯雖然恨不得立刻找到他們,但也知道漁舟速度有限,並不能操之過急,也只能隨遇而安,趁機歇息片刻。
偷得浮生半日閒,忙碌世人,又有幾人可以。
這段時間以來,自從到了鳳炎都城,再一路往南直到如今,他不是在和別人打架,就是在趕路上,幾乎沒有好好休息過。
如今有許稜負責馭舟,他也只能從旁協助一下,倒也沒有多少忙碌,反而可以趁著這幾天,可以好好歇歇緩緩。
白晝陽光暖和,夜晚雲淡風輕。
多虧了這幾天的好天氣,兩人才不至於遇上河上風浪,不然也少不了一番折騰。
白日裡,許稜一邊馭舟,一邊忙著向凌浪涯請教各種有關修行者的事,對於這樣的新天地,可謂是極盡好奇之心。
飢餓時,兩人就一起垂釣或捕魚而食。有著許稜這樣的捕魚高手,自然不用擔心餓了肚子,而且他的廚藝也讓凌浪涯大飽口福。
在這段時間,凌浪涯也沒有藏私,把他知曉關於修行者的故事,尤其是胡虛說書時所聽來的各種都告訴許稜,直聽得許稜詫異地嘴巴都攏不起來,心中對於修行之道愈發嚮往。
當然,關於他的師門秘辛和他的修行之道,卻是不適合告訴許稜,也不可以告訴他的。
雖然辛臥軒答應收他為徒,不過時間太匆匆,並沒有傳授他任何修行之法,甚至連玄氣種滴也未曾種下。
凌浪涯其實也很好奇,為何辛臥軒會選中許稜。除了想要彌補自己對小漁村的誤失外,應該還有別的原因吧。
直到這幾天觀察,凌浪涯才慢慢察覺出原因。
且不說許稜的天性孝義,其心頗正,若是修行,應當不會誤入歧途,此乃心性所需。
就說他常年在江河中生活,與風浪做搏鬥,甚至在與雙生蟒一戰中,一直奮鬥當先,仍能戰鬥在最後,其體魄也較之常人來得更為健壯。
雖然相比與凌浪涯等少年,他的年歲稍長,但並不影響他如今才進入此道。
世間修行道萬千,多的是大器晚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