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書,初為世人行乞、謀生之手段,其以串鄉說唱,但求溫飽矣,難登大雅之堂。後因趙宋都城之繁華,說書興於勾欄瓦舍,盛於鳳梧祭典後,至今不曾亡。自鳳梧祭典後,趙宋酒肆茶館,莫不以有說書人為榮。
——胡不說·《浮華演義·說書》
………………………………………………………………
暗流在陽光下,也不會浮現出地面,只會在最後時刻,奔湧噴發於世人眼前。
那些藏在背後的各方勢力,是推動暗流方向的主導者,而那些黎民百姓,則是其中不起眼的棋子。
只是在祭典最終關中,這些微不足道的棋子,成為了不可忽視的力量。
由於最終關將於晚上開始,習慣了白日觀看祭典的百姓,也並非是顯得無所事事,而是忙於跑到祭典廣場的一側,希望可以幸運地搶奪到進入廣場的票券。
可謂是歷盡波折,終於找回了自家兒女的兩個老漁翁,今天也沒有閒著更沒有帶上兒女,天色未明時就起來,往祭典廣場的方向小跑去,希望可以幸運地搶到票,給他們的小恩人投上感恩的一票。
當他們以為已經夠早了,不料到了廣場外才發現,竟然有不少人是通宵達旦地在等候,比他們還要早,以至於他們看著人群,卻沒有辦法擠進去。
兩人心中都是詫異兼懊悔,難道這些人都不用睡覺的嗎,同時也不免責怪家中的媳婦,早知道就不該聽她們的,陪伴兒女多一會,以至於錯過了大好時機。
兩人只好四處張望,希望可以找到一絲機會或者眷顧。
只見在祭典廣場內,正有數百名工匠在上下忙碌著,大概是在檢查和維修祭壇,並且給予祭壇裝上新的飾物,讓祭壇在黑夜裡也能綻放出不同的色彩。
兩個老漁翁看到,一個臉色黝黑和一個臉色蒼白的漢子,正在費力地扛著一根巨大的竹竿往祭壇的底部走去,大概是拿去更換祭壇的一些物件。
老漁翁皆是搖頭不已,現在的年輕人還真是弱,比不得我們年輕的時候,抬根空心竹子都這麼費勁,莫非是昨夜沒有吃飽飯。
不過他們也沒有心思去打量別人,心中還在為如何拿到票券發愁不已。
等到天色大亮,心急不已的眾人遙遙地看到了一列軍隊闖了進來。
一看到訓練優有素的軍隊整齊而來,老百姓哪裡還敢喘聲大氣,只好忙往兩側閃開,讓出一條寬闊的道路。
那列軍隊來到廣場外的一側,便紛紛有序地散開,不到片刻便在廣場外劃出一片巨大的空地,並且外圍還有兵士在駐紮著。
老漁翁在人群裡遙遙看去,也只看到當先一名英姿勃發的少年將軍,正在有序地指揮和坐鎮著。
在軍佇列陣之後,近千名士兵圍成兩堵人牆,擋在了百姓和內部兵士之地,其手中更是執著長槍一支對外,露出冰冷的槍尖。
待得列陣完畢,那少年將軍朗聲大喝,呼籲人群安靜下來,而眾多兵士齊聲響應,更是震耳欲聾,嚇得老百姓不敢多說一句。
在場百姓靜默,那少年將軍才公佈最終關取票之規則。
在最外圍的兵士中,將會形成二十個進出之門,並且不定時地同時開出五個進出之門,排隊的百姓將會從此進入。
每個進出之門,將會一次性放進十人,合計五十人。這五十人進入內部之後,將會得到一張票券,並且需要在票券上簽字畫押,由兵士檢核無誤,方可離開,這才算獲得進場的資格。
任何票券,將不得轉讓,不得塗改,不得贈予他人,若發現違規者,處以重罰。
老漁翁一聽,這急得可是焦頭爛額,且不說距離那兵士所把守得進出之門還隔著重重人海,甚至於連開哪個門都不知道,那得怎麼進去。
正當有人愁眉苦臉,少年將軍一聲令下,十名士兵分別往左右一退,形成了五條的可容一人進出通道。最前面的人還沒反應過來,已經被人潮擠了進去。